告彆劉禪後,諸葛亮立刻令人將諸葛瑾請來他下榻之處,同時將隨軍出征的諸葛均也一同帶上。
諸葛均乃諸葛亮三弟,早年同諸葛亮一起與叔父諸葛玄流落荊州,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均經諸葛亮引薦,出仕蜀漢。
此次東征,諸葛均隨軍出征,在軍隊裡擔任監軍一職。
……
諸葛瑾很快便來到了諸葛亮的住處,他一進門,看到諸葛亮與諸葛均都在,神色微微一怔,旋即恢複了平靜。
“二弟,三弟,許久不見,今可還好?”
諸葛瑾身著一襲青衫,身姿挺拔,透著一股儒雅之氣。
諸葛亮起身,臉上滿是感慨,上前握住諸葛瑾的手說道:“兄長,彆來無恙啊……”
諸葛均也趕忙起身,對著諸葛瑾行了一禮,說道:“大哥,多年不見,我們各處一方,均心中時常牽掛著大哥……”
此前在長安,諸葛亮與諸葛瑾為了國事匆匆見了一麵,而諸葛均與諸葛瑾卻是許多年未曾見麵了。
諸葛瑾微微點頭,眼中也閃過一絲溫情,說道:“三弟,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你如今也長大了,不再是當年那個青澀少年…”
說罷,他又看向諸葛亮,緩言道:
“二弟,喬兒如今可還好?”
諸葛亮聽聞,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慈愛道:
“兄長放心,喬兒聰慧伶俐,在學業上頗為勤勉,對經史子集皆有濃厚興趣,且心懷壯誌,常言要效仿先輩,為家國效力,如今已出仕,居於後方為我軍調撥糧草。”
兩人所說的喬兒便是諸葛瑾的次子諸葛喬,諸葛亮因為此前膝下無子,諸葛瑾便將自己的次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為後嗣。
諸葛亮對諸葛喬也是視如己出,喬方才及冠,諸葛亮便讓其深入軍中,熟悉後勤之事。
諸葛瑾微微點頭,臉上浮現出欣慰之色:“甚好,有二弟悉心教導,喬兒定能有所成,隻望他能在這亂世之中,磨礪自身,堅守正道,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諸葛均在一旁笑著說:“大哥,二哥對喬兒那可是寄予厚望,不僅在學業上嚴格要求,在品德與為人處世方麵更是言傳身教,喬兒也不負所望,做事認真負責,出仕不久,軍中將士皆對他讚譽有加。”
“對了,大哥,你還不知道吧?月英嫂子現今有了身孕,陛下還封嫂嫂為慧明君呢……”
諸葛瑾聽聞,臉上露出驚喜之色:“哦?果真?這可是大喜之事啊!”
“二弟,大哥恭喜你了!”
聽聞此事,諸葛亮臉上也洋溢著期待道:“多謝兄長。”
諸葛瑾微微頷首,隨後輕輕歎了口氣,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二弟,三弟,今日你倆邀我前來,怕不隻是為了敘舊和談論家事吧?”
諸葛亮神色一正,回答道:
“兄長明鑒,亮也不拐彎抹角…”
“如今這天下局勢,相信兄長心中有數,陛下禦駕親征荊州,一路捷報頻傳,南郡已大半在握,荊南四郡亦是唾手可得,漢室複興之勢漸起,陛下以仁德治天下,廣納賢才,所圖乃是統一天下,還百姓太平盛世……”
諸葛亮說完,諸葛均趁熱打鐵道:
“大哥,今天下局勢,已經明朗,孫權雖有石亭之勝,但失了荊州的他,也意味氣數已儘,未來一統之天命,不是大漢便是北方曹魏,江東失去荊州便是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本錢,大哥何不加入我們,共扶漢室,成就不世之功?”
聞言,諸葛瑾沉默許久,而後目光變得深邃,緩緩說道:“二弟,三弟,如今你們在大漢皆是有所作為,特彆是二弟,你官至大漢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我也時常也在想,你我兄弟三人,本都出自諸葛一門,卻在這亂世分處不同陣營,真是命運弄人……”
諸葛瑾頓了頓,又道:
“二弟、三弟,大哥也不避諱了,我主在江東經營多年,根基尚在,如今雖失荊州,然仍有諸多能臣良將,江東水軍更是天下一絕,今自保之力尚有,未來還未可知……”
諸葛亮輕輕搖頭,否定道:
“兄長,江東雖還有可守之力,可長此以往,年年戰亂,損耗的還是我華夏國力,這天下百姓,已經苦了夠久了。”
“百姓真的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將江山歸於一統,而不是讓一些勢力繼續割據……”
聞言,諸葛瑾凝眉沉默,內心掙紮……
諸葛亮又說道:
“兄長,今亮效力於大漢,您又在江東效力,而公休卻效力於曹魏,兄長可知現在有些坊間傳聞,是如何看待我諸葛氏的?”
公休,名諸葛誕,此人如今在魏國為官,官至禦史中丞。
雖與諸葛瑾、諸葛亮同樣出自琅琊諸葛氏,諸葛誕此人卻不與瑾、亮、均同出一脈,諸葛誕乃是瑾、亮之堂弟。
諸葛瑾抬起頭,不解道:“坊間傳聞?如何言語?”
諸葛亮微微頓了頓,神色略顯凝重地說道:
“兄長,如今坊間有傳聞說,我諸葛氏一門分侍三主,為了家族永盛,在這亂世之中三方下注,分投不同政權,無論最終誰贏了,這天下歸於哪一方,諸葛家都可保家族榮華於不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