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話又說回來……
有一些政策,絕非是因其本身的不善而被束之高閣,實則是受困於當下的時代環境而難以施行。
帝王之尊雖貴,卻也絕非能超脫時代的局限而肆意妄為。
一項變法舉措究竟是福澤萬民的良策,還是亂國殃民的惡法,全然要依據所處的時代背景細細考量。
或許某一政策在後世看來,乃是足以令百姓歡呼雀躍、廣受擁戴的惠民善政,可若置於當下這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卻極有可能演變為一場致使國家動蕩、皇權根基動搖的禍事……
劉禪的心中,懷揣著無數宏偉的藍圖與構想。
既已機緣巧合穿越至這個時代,且上天賜予他神奇的係統助力,他所追求的目標自然不會僅僅局限於實現江山的大一統這般尋常帝王霸業。
他的心底,始終燃燒著一團熾熱的火焰,那便是竭儘所能地讓治下的黎民百姓都能過上富足安樂的好日子。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詩句,如同一記重錘,深深敲打著劉禪的內心。
華夏數千年的曆史長河,誠然是星光熠熠、璀璨奪目,劉禪亦從未有過絲毫的否認與質疑。
然而,他卻比任何人都更為清醒地認識到,這無儘輝煌的背後,又何嘗不是無數普通百姓用他們的血與淚、汗與辛,一點點堆砌而成的呢?
在歲月的長河中,不知何時起,一種扭曲的觀念悄然在華夏百姓心中生根發芽。
諸多百姓竟漸漸以吃苦受累為無上光榮,反倒將追求安逸享受視作一種可恥的行徑。
劉禪對此極不認同,在他的眼中,苦難便是純粹的苦難,其中不存在任何值得去大肆歌頌與讚美的成分。
生而為人,本就理應享有追求幸福、享受生活的權利,怎能去自我折磨,將苦難奉為圭臬呢?
觀這大漢天下,財富的分配猶如一座傾斜的天平,嚴重失衡。
世家大族與朝廷百官,憑借著世代積累的權勢與地位,卻坐擁著天下九成的財富,過著奢靡奢華的生活。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民百姓,他們終其一生辛勤勞作,所擁有的錢財卻僅僅占據國家財富總量的一成。
他們在溫飽線上苦苦掙紮,為了生存而疲於奔命,麵對天災人禍時,往往脆弱得不堪一擊。
這種巨大的貧富差距,猶如一道深深的鴻溝,橫亙在如今大漢的繁榮表象之下。
路漫漫其修遠兮……
劉禪有想法,但政治理念想要實施,皆要建立在一個完整強勢政權的前提下。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
首先要從加強皇權對地方的掌控開始做起。
一念至此,劉禪便有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