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諸葛亮先是微微一怔,隨即臉上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凝視著劉禪,眼中滿是讚許之色,而後起身說道:“陛下能有此等深謀遠慮,實乃大漢之幸。”
見此,劉禪有些心虛的問道:
“廢除州牧一職,意味著就要罷免相父擔任的益州牧,相父不怨朕麼?”
諸葛亮沒有立刻回複劉禪,而是輕搖羽扇在屋內踱步,緩緩言道:
“州牧之職,權柄確然過重,於國之長治久安而言,隱患頗多,昔日漢室衰微,四方州牧擁兵自重,致天下大亂,此乃前車之鑒,陛下能洞察其弊,老臣深感欣慰。”
諸葛亮緩了緩,神色莊重而誠懇的繼續說道:
“老臣忝居益州牧之位,不過是為陛下暫攝軍政,以圖興複漢室,如今陛下既已明察秋毫,欲行改製之舉,老臣豈有不支持之理?”
“且老臣以為,設立刺史為一州最高長官,軍政分離,可有效製衡地方上的權力,使政令更暢達於四方,更能加強皇權對地方上的控製,此乃善政,陛下但有所命,老臣自當全力配合,將一應軍政事務交接於陛下指定之人,確保改製平穩過渡,絕無半分遲疑……”
劉禪聞言,心中輕歎一口氣。
有世人誹謗諸葛亮貪戀權位,鬥垮政敵,弄權欺主,這些流言蜚語何嘗不是無稽之談?
君子見忠者喻其忠,奸邪見忠者喻其偽。
劉禪目光望向諸葛亮,隨後起身,身為天子的他也躬身作揖道:
“既如此,朕,謝過相父了!”
諸葛亮見狀,急忙上前一步,雙手托住劉禪的手臂,眼中滿是惶恐之色,說道:
“陛下這是何意?折煞老臣了!”
“老臣受先帝托孤之重,自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與先帝之恩,此乃老臣分內之事,豈敢受陛下如此大禮?”
劉禪眼眸微紅,輕輕搖頭道:
“不,相父,你當的起朕這一拜。”
諸葛亮微微仰頭,眼中似有淚光閃爍。
“陛下小看臣了,臣這一生,所求不過是能輔佐陛下興複漢室,一統天下,如今天下未定,老臣尚有未儘之責,怎敢有半分私心?”
“這…朕從未小看相父,朕是尊重相父……”
這倒是個實話,這兩年來,劉禪在大漢國內的威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甚至已完全超越了諸葛亮。
各方親信皆不在少數,軍中將領就不說了,在他們出征之際,北邊有狄仁傑掌握朝堂,蜀中有李嚴掌控全局。
可以這麼說,劉禪現在若執意想做一件事,諸葛亮是很難阻擋的。
當然也是因為這兩年諸葛亮有意放權的緣故,劉禪才得以安插諸多親信到重要崗位。
此番吞吐難堪,隻是因為諸葛亮為漢室操勞一輩子,如今大漢剛起勢不久,他便要削權,於心不忍!
諸葛亮注視著劉禪,輕輕歎了口氣,神色懇切,接著說道:
“陛下,你多心了,不僅是州牧一職,老臣甚至以為,待我大漢一統天下,或老臣百年之後,這丞相之位也不應再常設。”
“啊…怎可?相父莫要再出此言,朕隻是欲廢州牧一職,從未想過罷免相父的丞相之位!”劉禪起身焦急道。
“陛下,你看,又急,待臣把話說完可否?”
劉禪點點頭,諸葛亮嘴角泛起一抹溫和的笑意,輕輕拍了拍劉禪的手背,徐徐言道:
“丞相之權,在這亂世之中,於調度統籌、政令推行等方麵確有其便利之處,然老臣觀古今之變,這丞相權柄過重,一旦所托非人,或是逢主弱臣強之時,極易引發朝堂動蕩,危及社稷。”
諸葛亮的目光變得深邃而悠遠,仿佛穿透了時光,看到了大漢的過往與未來。
“昔日霍光輔政,雖保漢室一時安穩,卻也開權臣之先例,王莽篡漢,亦因位高權重,野心漸生,還有此前的曹孟德,名為漢相,實則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漢室權柄玩弄於股掌之間。”
“臣每每思及,無不憂心忡忡,如今陛下聖明,臣有幸能在旁輔佐,自是竭儘所能,但臣終有老去的一天,為保我大漢萬世基業,當未雨綢繆,從根本上杜絕權臣乾政之隱患,故而,臣以為,丞相一職,當廢!”
劉禪靜靜地聽著,臉上的焦急之色漸漸褪去,但隨即在心裡掀起了驚濤駭浪!
諸葛亮話裡的意思無不表達著,統一以後,該廢除相製!
如果他沒記錯,曆史上真正廢除相製的時間是在千年以後的明朝。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建國以後,惡補經史,他首先發現華夏千年文明中,這相權猶如一把高懸之劍,在王朝興衰中扮演著複雜而微妙的角色。
朱元璋深感相權過重對皇權的掣肘,決然廢除丞相之製,將權力牢牢攥於皇帝一人之手,使得皇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
雖後世對此舉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變革從根本上重塑了封建王朝的權力架構,改變了千百年來的政治生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