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將目光從營房之上移開,看向四周。
一所完備的衛城外防有城牆、城門、甕城、角樓、護城河等等。
但是因為時間緊迫的原因,四方城牆都沒有修建起來,仍然都是地基的狀態。
所內的施工的工地很多地方因為雨雪的原因都頗為臟亂,劃出的街道巷路大多泥濘不堪,難以行走。
城內各處隨處可以見到石頭木料,還有各樣雜亂的物什堆積在一起,顯得頗為散亂。
天氣雖然寒冷,條件雖然艱苦,但是正在工地之上勞作的眾人臉上卻沒有半分的苦色。
原因很簡單,這些新修起來的營房將會是他們以後需要住的地方。
他們背井離鄉久時,一路顛沛流離,過著風餐露宿,朝不保夕的日子,現在終於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
他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實在是餓極了,禁不住那幾口大鍋熬的濃粥誘惑,才肯簽下帖子來當軍戶。
本來隻是以為軍戶清苦,隻怕是隻比當流民要好些許,都已經是做好了做牛做馬的準備。
誰成想,這段時日,他們每天都能夠吃飽飯,還是一日三餐。
一開始是濃粥,到這幾日都是乾飯,甚至有幾日見了葷腥。
他們之前在四處遊蕩的時候何曾想過,還能夠過上這樣的日子。
而後修城的時候,那些人還告訴他們,要修新城,而現在搭起來的房子就是他們要住的房子。
每天飯食管夠,還是給自己修的房子,出力多的還有賞錢,所有人都賣力幫忙,幾乎沒有什麼偷懶的人。
之前天氣還好,陳望沒有感覺有什麼異樣。
但是這一次巡視,他發現才注意到一個問題。
這些正在修築房舍的大部分人身上的衣服都極為單薄,甚至還有衣物難以蔽體的人,北風一吹便忍不住瑟瑟發抖。
這樣的寒冷的天氣之下穿著這麼單薄的衣服,隻怕是這冬天還沒過去就要倒下不少的人。
在九邊每一年因為冷寒而倒下的軍士,並不在戰場之上倒下的要少。
陳望握緊了腰間的雁翎刀,停下了腳步,向著北方投去了目光。
算一下時間,盧象升就任宣大總督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
這個時候盧象升那一封為邊軍訴苦的奏疏應該也已經遞到了崇禎的桉前。
身無掛體之裳,日鮮一餐之飽……
如今各地加派不斷,寅吃卯糧,多征濫征已是成為了常態。
不僅僅是邊軍困苦,民戶也是同樣的困苦……
陳望抬頭望了一眼天,看著眼前紛紛揚揚飄落而下的雪粒,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現在的天氣越來越冷,再過一段時間,到了正月之後隻怕是出工都難,隻能在營房之中休息。
以前漢中府的冬天並不太冷,熬一下還能熬過,但是現在天氣越來越冷,卻是難以熬過去。
養起兵來花錢如流水,衣食住行哪樣都需要花錢。
一件冬衣算上棉花的價格再算上工費,能夠保暖的起碼都要一兩白銀,之後的武備軍械更是大頭,動輒需要白銀十數兩。
兩個千戶所隻算正軍,滿編的話就是兩千人,這兩千人的裝備孫傳庭肯定是不會調撥下來,陳望也不可能找到其他的門路武裝,隻能自行打造。
明初定下衛所製時,朱元章詔令天下都司衛所各置軍器局生產軍器以備自用。
但是時到如今,大部分內地衛所的軍器局都已經廢弛。
漢中衛內的軍器局多年以來廢棄不用,大部分的軍匠在往年的任務都隻是修複一下壞掉的軍械,其餘的時間基本都是打製菜刀農具等等。
也就是近年以來民變蜂起,各地動蕩,諸如漢中衛這樣的內地衛所,才恢複起了製作軍械的職能。
不過礙於原材料的問題,還有錢糧、貪腐方麵的問題,這些由衛所軍器局打製出來的武器最多也隻能達到堪用的水平。
百戶、千戶一級衛所的軍匠擁有的其實也隻是修複軍械的權力。
明時民間不存在槍炮廠,無論是銃和炮都隻能是兵仗局去做,普通的衛所一開始都沒有鑄炮和打製銃槍的權力。
真正有權力的時候,還是再正統十四年時,因為平叛需要,所以才放開了各地衛所自造銅炮、火銃,但開工前必須需得到朝廷批準。
不過到現在這些製度基本差不多算是廢了大半,普通的內地衛所也沒有幾個工匠會鑄炮,打製銃槍倒是不難,不過陳望現在並不需要他們打製銃槍。
一些小地方的衛所打製幾杆銃槍也沒有人會去管理,不過對於火炮仍然是管的極嚴。
軍器局這樣重要的機構陳望自然是不會將其交給旁人之手。
在漢中衛時,陳望直接以漢中衛內工匠製作的大部分軍械都過於劣質,實在不堪使用為由,要求重新整頓衛中軍匠,重興軍器局。
漢中衛的軍器局大部分的人基本都被陳望帶到了石泉,整個軍器局可以說實際上已經被陳望移到了石泉來。
城內最先修建的建築不是官署,也不是營房,而是軍器局。
軍器局被陳望設置在武庫的旁側,武庫在千戶所官署的西北方。
陳望沒有在營房區多呆,稍微檢查了不久之後便帶著唐世平往軍器局的方向走去。
城內的工地仍然在施工,作為最先修建的軍器局不僅已經是修築完畢,局內的工匠甚至已經是開始開工製作兵備和武器了。
還沒有進入局內,陳望便已經是聽到鐵錘不斷的敲打著鐵塊的聲音,同時響起的還有鼓風吹火的響風聲。
軍器局內與外麵一樣也是忙碌不已,陳望剛一走入軍器局後方的工坊之中,便感到一股熱氣迎麵襲來。
工坊之中,一眾工匠在其中不斷的忙碌著,偌大的工坊之中眾人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絲毫不見慌亂。
陳望站在坊門之前,看著一片接著一片鍛造好的鐵甲片被送上了工桌之上。
工桌的兩側站著一群約莫**歲的孩童,他們正拿著繩索穿過鐵甲的甲片將其串聯起來。
他們所做的正是在明軍軍中廣泛裝備的鐵遮臂,在桌下的籃中此時已經是裝好了數十件鐵遮臂。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