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圪節公社,村長辦公室。
林建民並沒有直接回答村長提出的問題,反倒是把問題引到石圪節公社最適合養殖什麼。
“最適合養殖什麼?”
“土雞、豬都能養,但是完全達不到規模。”
村長林虎思索半天之後,小山村隻能發展養豬或者養雞,這也是林虎能想到的。
“其實想要達到規模也是有辦法的,既然規定每家每戶隻能養殖多少隻。”
“那麼就把每家每戶養殖的數額要來統一安排,統一養殖。”
“就跟大集體養殖是一樣的。”
林建民很快便整理出思路。
“你這麼說的話,那跟大集體不一樣的點在哪?”
“我感覺沒什麼區彆。”
林虎更加疑惑,按照林建民的說法,本質沒什麼變化。
“本質是有變化的,大集體養殖是集體的事情,大家在養殖的時候更多實在完成任務。”
“如果八戶十戶成立養殖範圍,那麼這些養殖的錢最後會全部落到人民手裡,性質是不一樣那個的。”
林建民慢慢的跟林虎解釋,很快林虎也開始意識到兩者之間的差距。
“你說這個有道理,非常有道理。”
“飼料怎麼辦,怎麼解決?”
村正說的這才是關鍵點,其他的先不說這個年頭人吃的都是問題,跟不要說家畜的飼料。
“咱們石圪節公社,明年加大玉米的產出,這樣飼料的問題就能解決。”
“實際上按照我們公社的規模,我覺得最好是每個村成立養殖基地,個人養殖經驗不足,很容易出問題。”
林建民終於說出最終的想法,這年頭公社養的豬就那麼十幾頭,不僅如此如果簡單的讓村民去養殖,基本上就是等著賠錢。
“那你這些話不是等於沒說嘛,這不是又繞回集體養殖。”
林虎有些不滿的說道。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如果村民把養殖名額全部給到公社,每年等著分錢就行。”
“第一年飼料不夠的情況下,每家每戶按照日分批次期割豬草,村裡有剩餘的錢可以先用來買飼料,也就是玉米和麥糠。”
林建民說著話,手裡的筆記本開始一項一項的幫忙分析。
“可是可是養殖技術還是不過關。”
“這才是關鍵,咱們村你還不知道,十幾頭豬已經是極限。”
林虎說到這裡就有些惋惜,當年他們也想著大乾一場,就從個彆村子買了二十個小豬仔,眼看著過年能分肉,結果一場豬瘟差點全帶走。
“嗯,我認識農業學院的一些學生,我想應該能得到他們的指導。”
林建民說的就是王成軍,實際上他們是有實踐課的,他作為學生會的會長人緣是極好的,休假的時間帶他來村長幫忙指導一下也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林建民這隻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即便是不用王成軍他還有很多辦法能找到市裡畜牧業的專家來這裡指導。
“行,這個事就算再早也得明年年初才能弄。”
“哎,早點問你可能就會好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