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搭的帳篷自然不會太小,最大的帳篷搭在前殿高台的中段,模仿匈奴王庭的大帳,牛皮製成,直徑六十步(約83米)!
這麼大的大帳自然有很多支起帳頂的木柱,帳頂就像今天的蒙古包一樣用竹條編製而成,有幾圈采光用的天窗,天窗上麵當然會有擋風擋雨的圓頂。
馬上就冬天,大帳的牛皮外層和帳頂內都掛上了一層厚厚的、塞滿了麻絮的“內膽”用於保溫。帳內地麵則是雙層中空的木地板,然後很奢侈鋪滿了皮毛,光腳踩上去都不會冰腳。
帳內對著天窗整齊的排列著幾圈陶製的蜂窩煤爐,大帳入口像甕城一樣設置了隔熱區,外麵一層門簾,入帳一層門簾,將外麵的冷氣隔絕掉。
殿台的東西兩段設置了大大小小的帳篷群,西段自然是皇帝宮妃居住區,東段卻不是服務區,而是為公卿們設置的“賓館”區。服務用的帳篷,比如禦廚、浣洗、清理等都在兩段的外圍設置,便於就近服務君臣們。
胡亥此刻站在殿台西段靠近中段的三層殿台上,剛剛巡視完少府交付的帳篷式阿房宮,內心頗為滿意。
紮大帳是軍卒們乾慣了的事情,這個帳篷阿房宮隻有中央大帳太大比較費事,其他的帳篷裡比較大的也就是大將軍們的中軍大帳那麼大,紮起來並不是多困難,所以整個帳篷阿房宮基本是由鐵壁軍完成,加上一部分上林苑裡的內侍,沒向民間再征徭役。
麻煩費力的是少府設計、督工和“內裝修”的過程,好在現在這個二世皇帝不是要求儘善儘美、不滿意就剁人頭的那類君王,所以這個帳篷阿房宮在胡亥起了念頭後沒用一個月就完成了。
“用於潼關防禦的火油足夠三十日之用。”馮劫居高臨下的看著中央大帳,一麵心中讚歎著,一麵回答胡亥的問話:“這部分輜重一直封存著,隻用於守關,武關那邊也有同量的儲備。”
他從中央大帳上收回目光:“高奴縣至鹹陽可以走直道,所以補充的速度還可以,且少府一直在增加蒸取甕與銅盤的數量,所以已有可供三十日用的加上每日新製,應可保連續用五十日。”
“這就夠了,諸侯軍在潼關前根本待不到五十日。”胡亥輕哼一聲,“既然劉季已經從軹關退走,詔王離去潼關督軍,把浦阪營交給燕晉。不過要告訴王離,非特彆必要,不要乾預涉間的指揮,我想看看涉間的能力。”
“另外,把中尉軍撤回藍田大營,浦津渡一同交由燕晉。”他又補充了一句。
項羽總算真正見識了輕油火彈的威力,也見識了棱堡的難纏。
當他攻打第一道棱堡防線時,秦人在第二道棱堡防線後縱列部署了不下二十輛投石車,那種投出來隻能看到一縷火焰尾巴的火彈,落地炸開後,時不時就會爆燃,把落地點周圍的軍卒燒得四處翻滾,用沙土都難以迅速撲滅。
雖然將閭在函穀關上也使用了一定量的輕油火彈,但密度較低,給項羽留下的印象不深。可在這潼關前的棱堡防線上,所有投出的火彈都是輕油灌裝,密度高到能在項羽和棱堡之間構成一道短時間無法逾越的火牆。
好容易在秦軍拋火彈的間隙讓軍卒衝上去用沙土壓滅火牆,又被兩個棱堡上床弩以箭巢方式射出的密集箭雨殺傷了大量滅火卒。
好容易衝過秦軍火線的諸侯軍雲梯車,轉瞬就會被下一波火彈點燃。
好容易衝到棱堡前豎起雲梯爬城的楚卒,被背後棱牆上箭孔內的弩箭一個一個的射落,楚軍弩陣的箭矢卻極難射入孔中,就算射進去了,也被秦卒胸前的半套重甲和麵具頭盔護住要害,效果極微。
好容易爬上了堡牆頂,一排利箭橫飛而至,然後牆頂大平台後部還矗立著秦軍小方陣在等待……
第一道棱堡線,足足攻了四日,又等兩棱堡間火堆自熄再耗費一日,五天隻拿下了一道棱堡。
後麵還有四道,四道後還有比棱堡更加難纏的潼關城。
諸侯軍所有將領都對攻下潼關不抱什麼希望了,包括項羽在內。
然而項羽既然是諸侯軍首領,所以雖然早知潼關可能攻不破,但他還不能輕言放棄,他需要一個理由,不然威望儘失會對日後他在山東諸侯間稱霸造成大問題。
理由,胡亥早就給他準備好了。
其實第一個理由項羽已經有了,就是楚國的糧船被燒。但他那時剛過了函穀關,於是把這個理由給吞到肚子裡,隻有範增知道。要讓諸侯各將知道,那就不用來打潼關了。他當時立即讓範增發文去催楚懷王,馬上再準備一批糧秣快速運來。
接下來的第二個理由就是山地曲恭謹並傾情奉獻了。
諸侯軍將所有的共三萬騎軍都安排在了函穀關到潼關的道路上,向潼關發送的每一隊軍糧隊,都至少有一萬騎卒護送,山地曲想要衝到道路上去毀糧完全沒有機會。
可山地曲有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的優點就是可以臨時組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