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的時間,就是普通的邊關三州的百姓也覺得氣氛漸漸變得緊張,邊關三州之地隨處皆可以看到各個城池在整軍備戰。邊關三州大多數百姓都是經曆過異族打秋風的,自然知道這是怎麼一會事,有些有經驗的百姓已經開始琢磨著如何將自家的糧食藏好,待經曆過這場浩劫,然後在將藏好的糧食挖出來,這也不失為應付異族打秋風的一個好辦法。
柴宗訓這段時間更是忙的團團轉,儲備物資的檢查,城防的加固,還有百姓的安撫……有的事情他可以讓種放代勞,有的事情卻是隻能他自己親力親為。
比起邊關三州的其他百姓,抵邊城的百姓卻是要鎮定的多。倒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心理素質要強過其他人,而是因為抵邊城還沒有被攻破的先例,如今又有邊關三州頂在前麵,他們覺得自然可以高枕無憂。
有時候柴宗訓也在感歎,很多時候無知未必就不是一種幸福,大部分抵邊城百姓都還不知道,也許幾天之後抵邊城就會麵對異族大軍的壓境,而抵邊城也會經曆一次生與死和血與火的考驗。
抵邊城原來作為邊關要塞,城高池深自然不在話下,而且各種防禦設施也頗為齊全和到位。抵邊城也想其他地方一樣,做著應付異族打秋風的準備,甚至從時間來上早晚上來說,抵邊城的準備要早於其他的地方。
在抵邊城的百姓看來,也許是因為晉王殿下的府邸就建在抵邊城中,抵邊城幾乎可以說是柴宗訓得老巢,豈能不的小心翼翼的守護?所以!柴宗訓的小心翼翼雖然有多此一舉之嫌,但我柴宗訓堂堂一個王爺,其性命自然比普通人要精貴得多。
當然這隻是抵邊城讓百姓的普通想法,其實抵邊城百姓還是覺得柴宗訓這個王爺還是不錯的,一來到邊關三州就對那些無視百姓疾苦的官員下狠手,最讓人覺得歡喜的還是柴宗訓宣布的免稅三年之事。老百姓最簡單實在,雖然他們得利受惠,他們自然會念著誰都好。
柴宗訓的便宜老爹世宗皇帝柴榮,一手創立了抵邊城,讓大多數抵邊城生計有了著落,儘管如今大周已經變成了大宋,像柴宗訓初進城碰見的老者,他就懷念著大周和世宗皇帝的好。或者這不隻是他,抵邊城的老一輩人都是如此。
至於柴宗訓到達邊關三州之後,以雷霆手段澄清吏治,宣布免稅三年是一方麵,而另一方麵柴宗訓聽取種放的建議,修水利全勸課農桑,實習以工代賑的辦法,讓大部分百姓都能吃飽穿暖,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若是把柴宗訓換成以前的抵邊城留守,如果做柴宗訓眼下做的事情,竟然早就招來百姓非議,因為百姓覺得他做的都是一些無用功。抵邊城的城防堅固,那些異族人又不傻,而抵邊城在邊關三州之後,有邊關上三州引為屏障,即使異族打秋風真的對抵邊城有意思,至少也得先將邊關三州攻破了,才談得上打抵邊城的主意。
有時候人的固定思維就是如此的可怕,抵邊城自建城以來,就沒有被攻破的先例,所以抵邊城大部分的百姓都認為抵邊城是安全的,幾乎沒有人會覺得異族打秋風南下會對抵邊城下手,啃抵邊城這塊硬骨頭。
然而!幾乎也沒有人會換一種方式去想,如今的抵邊城大軍儘去,甚至沒有一隻真正的正規部隊,大部分所謂的軍隊還是柴宗訓臨時征召起來的。雖然已經經過了將近兩月的正規化訓練,但大部分都是初上戰場的雛兒,連血都沒有見過。
到了戰場之上,實際能發揮出多少戰力來,說句老實話,柴宗訓本人心裡也沒有多少底。趙匡胤一紙聖旨就將邊關三州的所有邊軍招進了京,偏偏還是那麼冠冕堂皇,就是以發生的鹽城之事為由。
邊軍在趙光義指揮下,在鹽城闖下這麼大的亂子。所以趙匡胤絕對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邊軍的忠誠度有問題,將之召回京城重新整編也就順理成章了。其實這也是趙匡胤換著法為趙光義保存實力,另外他也不希望柴宗訓掌握這麼一支戰鬥力不俗的軍隊,以防他在邊關做大。
趙光義因為鹽城之事,被削去官身,打回了平民百姓。表麵上看來趙匡胤這個大宋開國皇帝,的確是處事公道鐵麵無私,然而趙匡胤在重新整編邊關三州邊軍的同時,已然再考慮明年開年南征南唐,將整編之後的邊軍換一個名字,重新交到趙光義手上,如何讓趙光義戴罪立功不說,最好趙光義能立下足夠的功勳,也好趁機封王。
雖然彆人對於趙匡胤重用自家兄弟會頗有微詞,但這一切都說得過去,關鍵還是在於趙光義需要立下足夠的功勞才行。對於明年的南征南唐之役,趙匡胤有著自己的考量在裡麵,他不隻是打算將趙光義重新安排進軍中戴罪立功,他還打算將它另外一個弟弟也安排進去。趙匡胤倒也沒有打算一次性就把兩個弟弟都封成王爺。
最好在軍中已經有些基礎的趙光義在這場大戰始之中會有出彩的表現,能立下足夠的功勞是最好的。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趙匡胤的一番安排在裡麵,比如趙匡胤最後圍住了南唐的都城,在一番不間斷的攻擊和襲擾之後,最好才派出趙光義發起之命的一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