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國內部因李站身世的秘密逐漸逼近一場危機之際,大乾的相國惠施突然出現在長安。他原是乾國丞相,在乾國戰敗割讓蒲陽後,感到乾國的國勢衰微,已無力與秦抗衡,於是萌生了前往秦國自薦為相的念頭。
這天,秦國朝堂上,李憲端坐龍椅,正在與群臣討論國家大事。忽然,一名太監急匆匆進殿,稟告道:“陛下,外有乾國使者求見,自稱大乾丞相惠施,前來拜見陛下。”
李憲聞言微微一怔,轉頭對國師瑤光和丞相楊安說道:“乾國丞相前來,倒是意外之舉。你們以為此人來此意欲何為?”
瑤光沉思片刻,輕聲說道:“陛下,惠施一向以智謀著稱,大乾戰敗後,乾國元氣大傷,此人突然來秦,恐怕有些蹊蹺。”
楊安點頭附和道:“確實,陛下,惠施在乾國地位極高,如今親自前來,恐怕不單是為了求和,或許彆有用心。”
李憲冷笑一聲:“不管他有何打算,既然到了我秦國,就沒有他掌控局勢的機會。宣他進來,我倒要看看這位大乾的丞相有何本事。”
惠施被宣進大殿,他身著乾國官服,步伐從容,神情不卑不亢。入殿之後,他恭敬地向李憲行禮:“秦皇陛下,惠施拜見。”
李憲眼神銳利,注視著他,淡淡說道:“大乾戰敗,丞相前來,究竟有何事?莫非乾國欲請降?”
惠施從容一笑,坦然答道:“陛下誤會了,惠某此來並非為乾國請降,而是為秦國獻策。”
李憲聽到這話,頓時興趣大增,微微抬眉:“哦?你堂堂乾國丞相,竟要為我秦國獻策?有何打算,不妨直言。”
惠施微微抬頭,眼中閃過一絲自信,沉聲道:“乾國如今確實戰敗,惠某心知乾國已無力與秦抗衡。但惠某也深知,秦國如今雖強,卻內有隱憂,外有敵國窺伺,正需有能者為國效力。惠某願獻身於秦,助陛下成就霸業。”
李憲輕笑道:“惠施,你雖才智過人,但畢竟曾為乾國丞相,朕如何能信任你?”
惠施神色堅定,毫不退縮:“陛下,我雖為乾國臣子,但才智不拘國界,乾國已無大勢,而秦國正如日中天。為臣者,自當輔佐明君成就千秋偉業。惠某雖出身乾國,但心向盛世,隻願為大秦貢獻綿薄之力。”
李憲依然不動聲色,冷冷道:“你說秦國內有隱憂,究竟何意?”
惠施麵帶沉思之色,答道:“陛下,秦國如今的強大,有賴於陛下的英明統治和四方征伐。但臣觀察得知,陛下的繼承人李站雖為皇子,卻傳聞並非陛下親生,朝中已有諸多風聲。這一隱患若不儘早解決,恐怕會在未來引發大亂。”
李憲臉色微變,雖然他並未對此表現出明顯的動搖,但心中早有對李站的懷疑,此刻聽惠施一語點破,心中隱隱產生了警惕。
“你倒是說得直白。”李憲緩緩道,眸中閃過一絲寒光,“既然你提到此事,那你可有應對之策?”
惠施微微一笑,低聲說道:“陛下,若要避免內亂,最好的辦法便是儘早確立真正的繼承人,並鏟除一切不穩定的因素。李站雖貴為皇子,但其身世若有問題,朝中諸臣難免會質疑其合法性。為避免日後紛爭,陛下或可考慮另立儲君。”
李憲眼神深邃,心中已然動搖。他知道,李站的身世問題確實是一大隱患,而惠施的建議雖然大膽,卻不無道理。
就在此時,丞相楊安突然出聲:“陛下,惠施此言雖有道理,但臣以為立儲一事不可輕舉妄動。畢竟,李站乃是陛下親封的皇子,若貿然另立,恐怕會引發朝中不安。”
瑤光也輕聲附和道:“丞相所言甚是,立儲乃是國之根本,牽一發而動全身。惠相雖有忠誠之意,但此事尚需慎重。”
李憲陷入沉思,惠施的建議雖頗具誘惑,但楊安與瑤光的提醒也讓他意識到,輕舉妄動可能帶來更多麻煩。
惠施見狀,笑道:“陛下不必急於決斷。惠某隻是為陛下提供一條建議,至於如何決策,陛下自有主見。不過,若陛下願意接納惠某,惠某願為秦國效犬馬之勞,助陛下成就千秋大業。”
李憲沉默片刻,終於開口道:“惠施,你確有才智,但要我立刻任你為相,恐怕為時尚早。你若真心效忠秦國,便從小事做起,朕自會觀其後效。”
惠施恭敬地拱手:“惠某願為陛下效勞,不敢有違。”
李憲點了點頭,轉身對楊安說道:“丞相,惠施雖是外臣,但確實有才,朕且命他暫時為侍中,協助丞相處理國事。若他日後有功,朕再行重用。”
楊安微微躬身:“陛下聖明。”
於是,惠施暫時留在秦國朝堂,暗中籌劃著他的下一步計劃。他清楚,秦國內部的權力鬥爭才剛剛開始,而他,將成為這場風暴中的關鍵人物。
惠施雖然被封為侍中,職位並不高,但他心中沒有絲毫不滿,反而感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知道,要在秦國站穩腳跟,絕不能操之過急,必須一步步地積累勢力和人脈。他暗中盤算,等待著時機成熟之日再施展宏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