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宗知道朝廷準備變法,然而編修經典還未完成,他一直以為不會這麼快開始。
方時雖說每天都會去翰林院,可他在背後做什麼誰也不知道,就好像朝堂上根本沒這個人。
不僅吳伯宗看不懂方時,範敏也看不懂,紙張價格能快速下降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原因。
然而,等紙張價格下降後,一直沒有看到方時下一步動作,讓其遲遲不敢致仕。
聽到吳伯宗來到戶部,範敏便急匆匆趕來,希望能從這個翰林檢討身上旁敲側擊,套出方時在翰林院有沒有說出什麼奇怪言語。
在看到範敏的第一時間,吳伯宗起身行禮:
“下官翰林檢討吳伯宗拜見範尚書。”
範敏鄭重回了個禮,隨後在主位上坐下:
“吳狀元,救災物資戶部已準備妥當,等押送糧草的民夫趕來,就可以出發。
不過,目前還不知道受災情況,隻準備了糧食和寶鈔,至於藥材等物資,還需看會不會出現疫情,才知道該準備哪些藥材。”
“有這些暫時足夠,不知民夫何時能夠趕到?”
“大概需要一個時辰,吳狀元與我聊聊天,時間很快就過去。”
吳伯宗愣了下,確定自己與範敏不熟,不由得露出疑惑之色:
“範尚書想問什麼?”
“隨便聊聊,最近翰林院一直編修經典,不知進展如何了?”
吳伯宗心下一鬆,此事確實算隨意聊聊,有心人想要打聽,很容易就知道。
“其他還好,在孟子儘心篇上又發生分歧。”
不等範敏問出口,吳伯宗自顧自開口: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這段話方司柬與劉學士他們有不同見解,一直不同意編進去。”
“何以?”
範敏眼神也充滿疑惑:“我聽說此次編修經典,是編修不受時間影響的道,此話明顯是道不是術。”
“求者在我,是向內求,是求仁義禮智四心;求在外者,是向外求,是求外在物欲。
問題在於‘得之有命’,方司柬認為,身為官員必須要完成治民的任務,不能抱著儘人事、聽天命的態度。
抱著這種態度,久而久之會養成官員的疲懶之心,最後發展成得過且過。
而其他人則認為,世間萬事不可能按照自己意願所發展,隻要一直保持仁義之心,縱然今日事務不成,總有一日也會成功,而仁義之心卻是治民的第一要務。
各有各的理,連陛下都難以抉擇。”
“確實難以抉擇!”
範敏輕歎一聲:“一個注重過程,一個注重結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