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章節,和尚微調了一下,已經看過的兄弟們可以再看一下)
實際上,在東漢中期的時候,大漢帝國是無需擔憂被北方的鮮卑、匈奴入侵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公元91年的時候,漢帝國的竇憲率軍北伐,燕然勒石,使得草原上局勢一片大好。
各個部落族群都被大漢帝國的“天軍”打的落花流水,丟盔棄甲,就差跪下來唱征服了。
所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北匈奴向西遷徙,
草原大漠的北部,萬裡無人煙。
而臨近大漢疆土的南匈奴則直接臣服於大漢,依附於大漢,認大漢為宗主國。
南匈奴內部的行政外交都被漢帝國控製,思想行為也都高度的漢化。
在這個時候,大漢帝國可以說是東荒版圖上的最強帝國!!
正如陳湯曾在大漠上呐喊的那句話:“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然而好景不長,東漢後來的統治者接連使出昏招,導致這一大好局麵被破壞。
先是北伐的大功臣竇憲謀反未遂被皇帝清洗,長城沿線的北匈奴移民被誣告逼反,西部邊疆也爆發了羌亂。
這一係列的變故直接讓大漢疲於奔命,國庫的錢糧也是如流水般飛快流逝,使得國庫空虛,原本想要在漠北上扶持一個傀儡政府的計劃也因此破產。
在後麵的幾十年時間裡,原先並不強大的鮮卑趁漢軍無暇北顧之際悄悄移民漠北,成了最大的贏家。
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在草原之上,南匈奴控製漠南,鮮卑人控製漠北,各方勢力暫時都處於相對穩定有序的狀態。
後來桓靈二帝過度乾預臣服於大漢的南匈奴,使得南匈奴內部也是激發了許多的矛盾。
直接影響就是南匈奴內部發生叛亂,叛軍甚至聯合鮮卑一同南下侵犯大漢疆土……
因此,大漢現在所麵臨的北方邊關問題不可謂不嚴峻。
荀彧騰的一聲站起身來,朝著上位的太子拱手說道:
“殿下,若是想要暫時抵擋住這一次秋收時節北方胡人南下的劫掠並不困難。
難的是能夠持久數年甚至數十年數百年的抵擋北方胡人南下。”
聽聞此言,劉辯放下了正要舉起的金杯,隨後一臉鄭重的望向荀彧,拱手道:
“文若,你有什麼看法呢?
若是孤想要暫時阻擋胡人南下劫掠應該怎麼做?
若是孤要長期阻擋胡人南下又該怎麼做呢?”
荀彧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後,這才開口說道:
“若想要抵擋住這一次的胡人入侵,殿下隻需派遣一支精兵良將北上,駐守邊關,禦敵即可。”
“在下以為,殿下可分三路兵馬,分彆北上涼州、幽州、並州。
可令安西將軍關羽為主將,征虜將軍張飛為副將,領軍八千入並州,協助邊關將士們抵禦勢力最強的鮮卑部落。若是可以的話,殿下完全可以讓車騎將軍皇甫嵩親自帶領他們,這樣的話,就更加保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