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時候,基地預熱很久的第一次地震應急演練開始了。
因為是第一次,難度沒有設太高,是在白天進行的。
上午九點,2區、9區以及手機的地震警報準時拉響,各區居民在規定時間內拿上應急物資跑出家門,在寬敞平坦的地方集合避險。
每個區域都在住宅區外設置了類似的緊急避難場所,那邊安裝了防落石的鐵絲網,也安裝了安全指示燈和防墜坡的鐵索,當x級以下——基地給出的參考是5~6級——地震來臨,居民判斷在附近緊急避難場所足以避難的話,隻要聚集在這裡等待救援即可。
但到了x級以上大地震時,居民可以在災難間隙,跟隨安全指示燈指引,前往更高的區域進行避難——這一點指示的就是11、12區了。
前兩次應急演練,隻是讓居民熟悉了一下自家附近的避險路線。
第三次的時候,就讓居民按照大地震時的方案,有序前往11、12區,途中工作人員用廣播沿途告知需要注意的危險區域和地形,可謂是非常周到了。
第四次和第三次一樣,除了演練時間。這次選在了夜間進行。
於是各區居民吭哧吭哧地在半夜爬山。
好在這四次演練都非常順利——雖然中途也有諸多問題,但到底沒人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所以都配合得很好。
期間,許多難民對跑太高有意見,建議將避難場所設置在中段——對此,基地也給了解釋。
一個是中段沿途都有山崖峭壁,有落石風險。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當然就是海拔了。
如今遠洋基地的海平麵高度,看似還不足以容納船隻通行,甚至很多高樓都無法覆蓋,但去年海水到來的時候,由於地震因素,是伴隨著嚴重海嘯的。
在那之後海水高度減退,才有了如今的場景。
當然,並不是所有基地都像遠洋基地一樣倒黴,也有緩慢、給足了應對時間的吞噬類型。
看天意。
所以蕭山基地也不敢確定,海水到來時是以什麼樣的姿態來臨,他們必須做足一切準備。
知道了這個情況,難民們便再也沒有意見。
雖然難民們看到11、12區的住宅樓都難免會眼紅排斥,甚至在演練結束之後還發生了多起入室盜竊,但到底都順從地配合了。
四場演練前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十一月時,開始降溫了,不過隻降了一點,三十度多的樣子,比漫長的夏天要強很多。
桑喆暖房裡的菜又收了一波,然後想了想,沒有再種。
如果現在繼續種,冬天更難伺候不說,收獲的時候,多半正好趕上係統預報的大地震期間,能不能趕上收獲還兩說呢,一個不小心就浪費了。
非但如此,桑喆還打算把暖房給拆了。
本來就是個想法,不過還在嘀咕著,陳夏就直接叫上謝岩和於凡他們過來實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