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親率大軍二十萬,南下攻打襄陽與樊城。襄陽、樊城兩城隔漢水相望,互為犄角,地勢險要,乃荊州之戰略要地。
劉備與關羽分兵駐守,劉備坐鎮襄陽,關羽則率重兵堅守樊城,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襄陽城之所以易守難攻,漢水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軍事防禦角度來看,漢水寬闊且水深,宛如一條天然的護城河環繞在襄陽城一側。它極大地增加了敵軍接近城牆的難度,大規模的軍隊很難直接涉水而過。
這就使得敵方的攻城器械,像沉重的攻城塔、巨大的雲梯等,很難直接運送到城牆之下進行攻城作戰。
而且,漢水水流湍急,這對敵方的水軍行動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想要通過水上進攻,船隻必須要應對水流的衝擊,在航行過程中難以保持穩定的隊列和速度,使得敵方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水上強攻。
同時,襄陽城守軍則可以憑借熟悉水流的優勢,利用水軍在漢水之上進行巡邏、警戒,提前發現敵軍的水上行動,並且能夠以靈活的戰術,如撞擊、火攻等方式來破壞敵軍的水上攻勢。
從補給線的角度講,漢水為襄陽城提供了一條穩定的補給通道。在被圍困的情況下,城中軍民可以通過漢水來接收來自後方的物資支援,保證糧草、兵器等物資的供應。
而對於攻城一方而言,要想截斷襄陽城的這條補給線,就必須先在漢水之上打敗守軍的水軍,這無疑增加了攻城的難度。
此外,襄陽城的城牆建築與漢水相互配合,構成了完整的防禦體係。城牆高大堅固,沿著漢水岸邊延伸,城牆上的守軍能夠以漢水為屏障,居高臨下地觀察和攻擊試圖從水上靠近的敵軍,形成交叉火力,讓敵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在這樣的防禦布局下,襄陽城憑借漢水的天然優勢,成為了一座讓進攻者望而卻步的堅城。
曹操站在漢水岸邊,望著對岸堅固高聳的城牆,心中暗自思忖著是否要在此處發動攻城戰。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最終決定放棄從這個方向進攻。
原因無他,曹軍的水軍實力相對薄弱,難以與守城敵軍的水軍相抗衡。而且,由於漢水寬闊湍急,他們所攜帶的攻城器械根本無法運送到對岸,這無疑給攻城行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然而,曹操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氣餒,因為城池的另外三麵同樣存在著機會。儘管這三麵都環繞著護城河,但相比起漢水而言,其寬度要窄得多。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攻打這些方向會輕鬆許多,但至少不像漢水那樣令人望而生畏。
曹操目光掃過另外三麵城牆,發現城牆上守衛森嚴,顯然敵人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防禦準備。不過,他注意到這些護城河並非深不可測,甚至有可能通過人力來將其填平。
隻要能夠成功地填平護城河,曹軍就能夠接近城牆,展開近距離的攻擊。但這樣做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同時還必須麵對敵方可能發起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