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縫紉機除了要錢,還得要票證。但有錢加上托人情關係,就能搞來票證。
李居安和宋德生談妥了。當天下午,宋德生就趕巴巴從袖口裡,小心翼翼送來一張縫紉機票證,當寶貝似的貼身藏著,生怕路上弄丟。
“哥,下回進山打獵,喊上兄弟嗷。”
宋德生也是個爽快人,他收了錢,心眼子都寫在臉上。
他還想借著李居安這條關係,真正地進山做一個獵人,狠狠耍一把威風,回頭和家裡親戚吹牛皮,臉上也有光彩。而不是像他現在這般,自己在林場外頭瞎摸索,門外漢打的小型獵物都擺不上台麵。
兩人各自得了想要的東西,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李居安揣著縫紉機票,和厚厚的兩遝大團結,照例貼身貼著裡衣放,然後去了趟供銷社。
供銷社進門,滿目都是各種生活物資和農副產品。2分錢的糖塊、花皮球5毛錢、1個筆記本1毛錢。
這年頭買什麼都離不開票。像糖,要糖票,布要布票,還有棉花票,還有豆腐票,乾子票。
母親宋蘭花做了個記賬本子,都是記錄這些票證,肉票油票用了多少。母親還專門做了一個小盒子,木盒子,把家裡的票全部都放在盒子裡。票證不能找不到,丟了可就買不到了。
他這回進供銷社,除了買些汽水,罐頭的日用品,還為了給家裡添一些大件。
李父結婚的時候不富裕,60年代結婚都是低調婚禮,嫁妝是奢侈品。那陣趕上困難時期,李父找個木匠給婚房訂做個大木床、大衣櫃和桌子、椅子等木製家具,湊夠“36條腿”就和母親結了婚。
現在李父病逝,家裡隻有孤兒寡母,李居安作為兒子自然要扛起李家。
母親宋蘭花素來節儉慣了,平日裡除了日用必須的開銷,絕對不會多花一分錢,就連縫補衣服,都沒有頂針箍,手指經常被針戳的都是眼子。
李居安在生活區轉了轉,買了些日常用品,去看了看縫紉機。
好巧不巧,五金區的收貨員江曼這周被調到生活區。
江曼麵無表情地對顧客說話,一邊埋頭填寫著單據。她將顧客遞來的布票、3元錢和自己填寫好的單據裹成卷,夾在頭頂上的鋼絲夾子上後,用手中的尺子用力一揮,“呼”的一聲,就傳到收錢櫃台的上方了。
收錢櫃那頭的大姐便根據單據上的款項收錢、找補後,在單據上單個章。又將單據和找補的零錢夾在鋼絲夾子上,傳送回江曼的頭頂上。
江曼一抬頭,剛好看見李居安,臉上揚起笑容。
“這位小同誌,今兒個又來買槍?”
都說一回生,二回熟。李居安對江曼也有些印象。
80年代賣肉與糧油售貨員是最吃香的行業,比現在的公務員還吃香1000倍!鐵飯碗,加金飯碗的工作,就是到供銷社做一名營業員,多神氣啊!甚至比上大學還更有吸引力。
他上一世聽說有屯裡發小進部隊當兵,從部隊轉業後,被分配到供銷合作社。在農資農采門市部做一名營業員。這讓他對供銷社充滿向往。但可惜啊,供銷社他是沒門路進去。
李居安笑道:“不買槍。女同誌,你們這個老可不可以開零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