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了之前的修行路線的錯誤方向之後,夏先衍便陷入了沉思:“既然夢境之中是識神修行體係,那麼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以元神為核心的修行體係。”
“可是……”
夏先衍皺起眉頭,“創造功法不是自己想創造就能夠完成的,夢境中引氣訣這樣簡單的功法也是經曆了十年彙總了無數人的心血開創出來的修行功法,雖然這一體係有著很大缺陷,但也算是提高了人類自身的實力。”
“更重要的是拿什麼來承載修行的法則之力,識神修行體係利用的是地星誕生的妖獸的妖丹、靈獸的靈丹。那麼想要建立新的修行體係,必須要能夠承載法則之力的東西才行。”
“到底利用何物才行呢”
就在這時,他想起了識海中的雲雷印章。
夏先衍就感覺它可以承載規則之力,但問題是,僅僅隻有雲雷印章,還遠遠無法構成完整的修行體係,對於未來的修行,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沒辦法想要從無到有創造功法與修行體係,是需要時間的,雖然現在因為華夏守護者的提示,可以提前布局,但時間遠遠不夠。
“到底該怎麼辦呢?”
正當夏先衍苦思冥想之際,眼前突然靈光一閃。
“等等,靈源?”
這些靈源的誕生並非偶然,而是與華夏曆史有著緊密的聯係。
“古靈台周文王為祭天昭德、與民同樂所築;觀星台景區,觀星台為元朝天文學家郭守敬主持建造,周公測景台最早是西周所建築後唐朝重建;不遠處的陽城遺址與王城崗遺址跟夏朝商朝有關係。”
想到這裡,夏先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激動之情。
“這些靈源的出現,就是為了告訴我,它們與華夏曆史的傳承息息相關!”
“那就從華夏文化之中尋找答案吧!”
夏先衍興奮地握緊拳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這些地方都是華夏文明曆史的見證,既然靈源自此而生,那麼修行之道也就與華夏文明相輔相成。
“靈”是什麼?
夏先衍也想將希望寄托於華夏守護者,曾經問過華夏守護者,可是他仿佛是有什麼原因,不能直接溝通。除了寥寥無幾的傳音之外,任憑怎麼呼喚,守護者始終沒有回應。仿佛是有什麼在限製守護者。
現在夏先衍仿佛明白了,華夏守護者是在引導他去尋找答案。
經過這些天的修行,夏先衍逐漸明白了,與自然法則一樣“靈”是這個世界的“天道”誕生的新的大道法則。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夏先衍仍然一無所知。但他意識到,正如陰陽相互對立一樣,"靈"的誕生既給地星生命帶來了殺機,又賦予了他們新的生機。在這場變革中,隻有適應並掌握"靈"的力量,才能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
天道賜予了生命可以晉階的渠道,但人類身體太過脆弱,沒有基礎的功法提升體魄是無法直接承受大道法則的力量,需要一個媒介來承載大道法則。
地星之靈,因文明而誕生,那麼那麼修“靈”就可以借助華夏文明承載大道法則。
想到這裡,他立刻把自己的想法發在了群裡。沒過多久,就有教授回複了他。這些教授已經一起研究了一個月的靈源與文化的關係,雖然對"靈"並不了解,但對華夏文化卻了如指掌。
為何可以?
文以載道!
華夏,最開始講的就是“道”的事情!
何為道?
“道”是華夏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其中分為“天道”與“人道”。
天道,?即宇宙運行的自然規律,?是萬物運行的根本原則,而“人道”則是關於社會和人自身的道理、即社會和人的價值標準。
華夏在先秦時期、特彆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一個焦點就是:如何理解“天道”與“人道”。
老子的“天道”與“人道”論——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
孔子關於“人道”中的“仁”
《易傳》——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人合一,是華夏民族的自然觀、文明觀和存在方式。在“靈”誕生之前華夏就在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道。
“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整個宇宙在內的自然界與人類之間的緊密聯係。在這裡,“天”蘊含著雙重意義:一是“自然之天”,即人類所身處的廣袤宇宙和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二是“義理之天”,即宇宙自然的最高原理和根本規律。
同樣地,“天人合一”也可以從兩個維度來闡釋。一是人類始終是宇宙自然的一個部分,是生態係統的一個環節,天地和人由同樣的元素構成,並通過物質與能量的交換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人類不能脫離這一有機整體而獨存;二是宇宙自然的總體法則和人類活動所應遵循的根本法則是一致的,這一法則便是“生生之仁”,天地以生生之道化育萬物、運轉不息,人類應當本於生生仁德創造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