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講,任何與華夏文化、文明相關的元素都可以被歸類為五行之一,五行之外則是陰陽。
世界萬物都是由陰陽兩種基本力量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而五行則是陰陽的具體表現,是陰陽在不同層麵的細化和具體化。因此,可以說陰陽包含五行,五行是陰陽的進一步展開和深化。
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關係,實際上是陰陽相互作用、相互製約的具體體現。例如,木生火體現了陽的生發作用;火克金體現了陽對陰的製約作用;金生水則體現了陰的收藏和孕育作用等。
陰陽與五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沒有陰陽的相互作用,就沒有五行的產生和變化;同樣,沒有五行的具體表現,也無法深刻理解和把握陰陽的實質。
時光悄然流轉,不知不覺間一夜已經過去。經過一夜的修行,夏先衍的修為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當他感受紫府的變化之時,驚訝地發現自己的修為竟然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更加厚重。他對靈氣的感知變得更加敏銳,仿佛能夠與天地間靈氣微妙的韻律產生共鳴,運用起來輕鬆自如,遊刃有餘。
他對兩部功法的認知更加清晰了。相對來說《鬥極心經》是以簡禦繁,一氣之變,所適萬形。
《人文心經》則是錯綜變化,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夏先衍心裡盤算著,兩部功法,“互為主輔,恰到好處。”
“如果有足夠的領悟力,這兩部功法可以同時修行,《鬥極心經》可以在紫府之中轉化積儲大量元氣。《人文心經》則可以彌補術法缺失的不足。”
看著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夏先衍和眾人一起離開了太廟。吃完早飯之後,曆忱雨等人就一直跟隨著夏先衍,絲毫沒有要去休息的意思。看著大家精力如此旺盛,夏先衍想了想,既然這樣,那乾脆帶他們去國家博物館吧!
反正隻是觀想烙印一件文物,並不會耽誤修行。
在去國家博物館的路上,他再三叮囑他們,“觀想可以,一定不要嘗試具象幻化成型。”
五人異口同聲的說,“謹遵隊長指示!”
進入博物館後,站在大廳裡夏先衍告訴他們:“先從手機上篩選自己喜歡的文物,選定文物後,去了解文物的曆史,以及文物背後所蘊含的曆史意義。最後才是到達文物展區進行觀想烙印。“說完,他讓大家自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物。
然後他帶著李風禾去找喜歡的文物。其他人則是分成了兩組各自行動,曆忱雨跟石韞玉去了古代華夏展廳,王言他們谘詢了一下工作人員,一致同意去龍文化展廳。
三人先是從手機上查詢了龍文化展廳,展示文物的資料,選好了自己中意的文物,這才直奔龍文化展廳。
夏先衍帶著李風禾又來到了他之前隻參觀了開頭的龍年主題文化展“龍肇新元——丙辰龍年”
開元4733年既公元2036年,丙辰龍年。
日月同光,龍曜九州。
龍"是華夏文化中的一種極為古老而又尊貴的祥瑞之獸。華夏古人認為,龍有九似,萃眾美於一身。
古人認為,龍有九似,即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集眾美於一身。神龍出世,司掌著風調雨順,護佑著五穀豐登,象征著威嚴煊赫,昭示著國泰民安。
泱泱中華,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既有“虎嘯龍吟”的勇猛剛勁,又有“矯若遊龍”的飄逸灑脫。龍的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華夏民族的心中,成為共同的精神圖騰。
走入尋常百姓家,龍的形象更是無處不在。它是“龍鳳呈祥”的婚姻美滿,是“魚躍龍門”的金榜題名,是“龍舟競渡”的精湛遊藝,也是“一夜魚龍舞”的佳節氛圍。種種人間煙火,無不寄托著勞動人民對於幸福生活的美好祈願和無限向往。
兩個人開始沿著展覽的順序遊覽整個龍文化展廳,深入的去了解關於華夏的龍文化。從新石器時代到二十世紀初期的珍貴文物,涵蓋了青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漆器和繪畫等多種形式。
其中,除了古樸稚拙的紅山玉龍,還有紋飾錯落有致、輝煌渾厚的戰國龍虎紋雙耳盤;設計巧妙、造型精美的唐代雙龍耳瓶;流雲飄逸、形態意趣的唐雲龍紋葵花形銅鏡;有雕刻精細、紋飾流暢的宋代龍形玉佩;氣勢磅礴的清南天祥絹本指畫墨龍軸;清代宮廷家具代表作海水雲龍紋硬木屏風等等200多件文物。
展櫃中陳列著從遠古時期到各個曆史階段的龍形圖騰、陶器紋飾以及青銅器上的龍紋,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的起源與演變,最終成為華夏民族的精神象征。
戰國·燕—龍虎紋盤
圓盤,口沿外折,附耳向外折曲,腹部下收,平底,高足。器口沿以銅嵌作萎形紋,耳飾饕餮紋,盤外璧周飾萎形紋與繩紋,圈足飾雲紋。盤內底裝飾花紋三層,內為團雙龍盤曲,中圍繞四龍,首尾相逐,外周飾六虎,兩兩相望,顧盼有情。器通體裝飾題材眾多,錯落有致。將水注入盤中,霎時水波蕩漾,龍騰虎躍,生氣盎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