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翰林院的日子十分清閒,除了每天都要早日點卯之外,他適應良好。
熟悉了三天後,他打算開始動手整理那些書。
看著地上、書架上一排排的書籍,他覺得有些頭疼。
按照現代圖書館的藏書來分類,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哲學宗教等等自然是無法用的,這裡還沒人知道什麼是‘科學’。
而現在也沒有阿拉伯數字和英文字母,編號也不好做。
不過他曾了解過清朝時四庫全書的資料,或許可以借鑒一下。
想了想,他決定先從書籍的年代、內容來進行整合,再將經、史、子、集分出,冷門一些的書籍分為天文、陰陽、譜錄、技藝、雜家等等,用天乾地支法編寫索引。
看著這些書,王學洲覺得要想整理好,可真不容易啊!
尤其是這些如果全交給他一個人來乾,那這要整理到猴年馬月?
他和魯侍書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魯侍書萬分詫異:“你真要整理?”
王學洲笑著說道:“李大人既是將此事交給了下官,那下官自當不敢懈怠,整理書籍雖然瑣碎,卻也方便我熟悉這裡的工作,侍書大人放心,我會順便熟悉一下編寫過的史事的,不會耽誤大家的進度。”
魯侍書看著他感慨道:“真實誠。”
說完他點了一名典薄,又喊來三名孔目交給王學洲:“既然你有心,那我也不多說,不過你作為從六品的修撰倒也不必事事親力親為,將你的想法告訴他們,讓他們協助你。”
目的達到,王學洲輕鬆一笑:“多謝大人。”
魯侍書還真是一位頂好的上司。
他帶著人上了二樓,吩咐四人按照他說的來做。
幾人雖不明白他要做什麼,但是上官吩咐哪有他們置喙的餘地?
這樣的動作自然是瞞不住翰林院的其他人,聽到此事全都搖頭歎息。
“到底還是年輕沉不住氣,這才幾天就開始折騰起手下的人了。”
“還是年紀小,儘做這些麵子功夫給人看,殊不知全是無用功。”
他們還以為這是王學洲急於表現,故意折騰出來的動靜。
對於這些話,王學洲在公廚吃飯時,略有耳聞。
不過他都一笑置之。
有沒有用做了才知道。
倒是方編修麵有不屑之色:“你彆搭理他們,全都是汲汲營營之輩,咱們修史之人不重名利,功在千秋,他們不懂。”
人活著哪有不重名利的?
這也是人之常情,偏方編修一臉深惡痛絕的樣子,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麼。
魯侍書倒是語重心長的勸道:“方編修,此話落入旁人耳中隻怕不好,以後還是注意點兒。”
方編修聽到這話臉色一僵,收斂了幾分。
王學洲歎氣。
可能是因為科舉完直接入了翰林院的緣故,方編修身上的書生意氣太過濃厚了。
隻是他資曆尚淺,心中感歎麵上卻不好說什麼。
整理書籍是無聊且繁瑣的事情,王學洲倒是樂在其中,沒事就累的時候就翻書看看。
彆說,這翰林院不愧是文人聚集地,書涉及的類型還挺廣,看了幾天,沒有用的知識他增加了一大堆。
唉,看書多了就這點不好,該懂不該懂的反正是都入了腦。
後來他乾脆找魯侍書他們已經編過的史事來看。
不過有一日他在看的時候,發現他們編寫過的一處地方隱隱有些不對,他起身按照年限直接找出了關於這方麵的記載,確認之後向魯侍書指出:“魯侍書,下官剛才看了諸位之前編寫過的史事,對其中一點心有疑惑。”
魯侍書從書中抬首,詫異道:“哪裡?”
“這裡記載‘永寧八年,旱蝗,大饑疫,餓殍遍野’,可下官在這本《前朝軼事》中見到有提及此事,但說的是永年十年,還有這本《晉史》中也曾記載‘永寧八年秋七月,率眾四十萬進擊河東,攻下九郡,獲得生口十二萬五千’。”
“如果永寧八年真有這種天災人禍,不可能有四十萬眾進擊河東,還能獲得如此數量的生口,據《水經注》記載,永寧八年,河東九郡的人口在十四萬眾。”
“由此可見,這裡的時間存疑。”
整間衙房裡的人聽到他的話,立馬全都圍了過去。
看著王學洲指證過的幾本書,都打開翻了起來。
有幾本書來佐證,最後他們確認是這個時間可能是搞錯了,幾人頓時訝然。
“王大人果真是博覽群書,記憶力過人,竟然一下子找出這麼多本有關於永寧八年的記載。”
方編修歎服。
這樣的年紀就坐上了修撰,比他還要高一級,果然沒這麼簡單。
魯侍書深有同感:“真是後生可畏!既如此,那就麻煩王修撰將我們編寫過的檢查一下,找出裡麵記載有誤之處,待我們忙完手中這點兒,到時大家再一起修改過來。”
入職半個月,王學洲第一次在上官口中聽到了對自己的具體工作分配,他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