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斥候來報前軍挫敗時,高安仁直接被搞蒙了。
那可是五十名甲騎啊!
帶兵的可是沙場宿將烏野啊!
怎麼就敗了?!
宋軍有水軍,已經全軍過河了?
可是也不對啊,宋軍如果全軍過河,烏野也不是傻子,那會用五十騎正麵去打?
又或者是,宋軍隻是少量部隊,讓烏野以為有機可乘,然而卻沒想到宋軍戰力驚人,竟然用這少量先頭部隊就野戰打敗五十甲騎了?
無論哪種可能都很可怕!
此時天光已經大亮,金軍距沭河隻不到五裡,這種時候這種地方接到這種離譜的消息,讓高安仁是進是退?
不過還好,金軍全是騎兵,烏野幾乎緊跟著軍使跑了回來。
簡單的將經過聽了一遍後——其實也不用說,高安仁看他們這一副泥猴的模樣,就猜的八九不離十了——高安仁與烏野迅速下定決心,就地將部隊展開,歇息片刻後,再列陣進軍。
這也是尋常辦法,前鋒確定敵軍位置與多少後,中軍自然要開始列陣迎敵,若是一窩蜂的去打遭遇戰,那不就成添油戰術了嗎?
不過這也大大的耽擱了時間。
沒有了金軍的乾擾,宋軍很快就在沭河上立起了兩座浮橋。
魏勝沒有耽擱,直接率千餘戰兵渡河,將忠義軍節度使魏字大旗插在了沭河北岸。
與劉淮和董成不同,魏勝早就將海州等地的地形摸熟,隻是掃了周遭一眼,立即就選好了決戰地。
“張青,帶你本部二百人,去北邊一裡處的小丘,列陣護住本陣右翼。”
張青拱手應諾,心底長舒一口氣。
宋軍麵向北方列陣,右翼緊挨著那一大片蘆葦蕩,防守壓力會小許多。
除非金軍能饒一大圈繞過宋軍左翼,否則張青所部隻用一麵對敵即可。
這麼看來,魏勝不會拿他去墊刀頭了。
不怪張青這麼想,拿客軍當炮灰、保存實力、見死不救屬實是宋軍的傳統藝能,張青在劉光世軍中廝混的這些年早就聽說過——甚至經曆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就比如當年靖康之變後,決定關中歸屬的富平之戰,劉錡率涇源軍跟完顏兀術拚命,劉錫為了保存本部,硬是按兵不動。
須知道,劉錫可是劉錡的親哥啊!
“董成,你帶你的人馬,去左翼,多紮長槍大盾,五十神臂弩手也全都給你。待中軍進攻時,再緩緩跟上,記住,你部不求殺傷,左翼不潰,你就是大功一件!”
董成躬身應諾。
隨即,宋軍拋棄了剛剛成型的營寨,蜂擁而出,向著一裡外的小丘搶去。
說是小丘,其實也隻是個緩坡而已,大約隻在地麵上有個弧度,二三十步才有一米落差,但這一米左右的落差就足以發揮重大作用了。
當宋軍踏上小丘,並草草列出陣型後,三裡外的金軍也開始了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