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帶這麼多人,突然就說要在這裡軍屯,構建軍隊,也合理。但拿的是李中堂李鴻章的手書。
這裡是東北,旗人天下,大小的事,應該是皇上的手令才對呀。
張克人多勢眾,手裡還有槍,官員也不敢做主,隻能連夜派人上書,向上麵報告,等待答複。
張科這邊開始打造固定營壘,軍隊內部組織架構建設,王鵬原虎帶一些唐山鐵廠保衛部的人隨軍前來,保衛部建設經過一年,經手培訓的人數以千計,選出來的人擔任十長是沒問題的,選五人當三十人長,十人當十人長,王鵬原虎當百人長,摻雜起來,控製一小半,原來的低級軍官,選人升官,提拔,不設營長。
甲午之後開始建設的陸軍新軍是仿照德國陸軍編製建成。10,3,3,3,3,3:1比例編製,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現代編製的開始。10人班,30人排,100人連,310人營,1000人團。三個作戰步兵團配置1000人炮團。按數量配屬工程部隊(做飯,帳篷,運輸,彈藥,衛生,可以根據情況加強配屬)9:1大約170人?通訊用的騎兵一隊配屬營級彆以上長官。遮蔽戰場,搶占優勢騎兵連一個。大約250人?
開始自己修建營地。雙方就這樣,你看我,我看我,誰都不做什麼,相安無事,而隨著時間過去,朝廷居然也就沒有明確回複,讓相機行事。
看看人家的快槍,不賣糧食,人家不會來搶把?
嗯,這裡要說一下此時部隊的傳統。李鴻章是團練起家,什麼是團練?自己私人拉起來的部隊,不是公家的,而是自己的。部隊的糧餉從何而來呢?答案也很簡單。開始是籌集而來,後麵另一部分是依靠搶劫。這是一門生意,雇傭軍生意。
書上說湘軍老暮不能戰了,其實就是湘軍作戰太長時間搶夠了。有了錢就開始怕死了,有錢的在後麵等回家,沒錢的等著衝上前去搶劫,這個意思,所以編練新的部隊番號。
士兵的一部分收獲是要分給上級的,按比例收分錢,有錢的人,慢慢就買到了官(戰功)。
經過30年的和平生活。那些搶夠了錢的人,是不是都回家去了?剩下來的都是在當官的人。這三十年裡,新上來當官的人也是要吃飯的呀,他們的錢從何而來?清朝的財政係統開始日漸崩塌。軍隊裡的人靠著那些軍餉是完全不夠自己生活升官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財富自然會向權威集中,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所以要麼克扣底層士兵的軍餉,要麼再直接一點,直接吃空額。因為如果說士兵的數量是足夠的話,那你吃人家士兵的軍餉,吃的太多的話,人家是會和你拚命的,你必須要保證你的士兵,他靠軍餉可以活命。有嫡係控製的住部隊。
當然也有人完全不在乎下麵,隻在乎上麵,所以一打仗就潰逃。
袁世凱的祖父。就是從這樣的部隊走出來的高官。他會不明白軍隊裡陋習的由來嗎?但是為了出頭,就必須采取措施,就必須要向這些陋習開刀。
所以袁世凱練兵不要老人,老人占著喝兵血,這樣的習慣已經太久了,輕易改不過來。第二個就是給士兵把軍餉提高。讓士兵的軍餉足夠生活。給軍官更多的銀子,高薪養廉。
人類行為的構造無非是通過兩種方向,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這兩者是相平衡的,當你給士兵足夠的錢,讓他們可以生活的好,那你就可以對他們進行嚴厲的處罰和要求,而不擔心嘩變。因為你給的養廉錢因足夠高,所以你可以殺軍官而不擔心軍官背叛你。
人心中有一杆秤。這杆秤會衡量他們長官的行為,從而為軍官塑造士兵,創造條件。
有些人聽起來這些東西好像都很簡單。但你要想象一個時代背景。這是一個人去斷絕一種傳統,一個人向文化宣戰。雖然根子沒解決,但你該理解小站練兵的曆史地位。
它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上的陸軍建設新篇章,袁世凱創造了環境,北洋預備軍官們是種子,在合適的環境中生根發芽了,生長出了北洋軍事集團。
回到張克這裡,這不是正經的新軍,朝廷是不負責這1000人的撥款的。現在撥款是李鴻章個人產業出資的。
所以是有時間限製的,隨著張克把移民軍屯的事兒搞起來,李鴻章絕對會把軍餉斷掉。可以資助你起步,但不會免費當你的提款機。
如果你懂事的話,合適的時候要把這部分資金還給人家,加倍奉還。
你沒錢會很虛,彆人花錢就可以撬走你的一切。這時的軍隊是最容易被收買的群體,沒有思想,全靠對錢的向往和對長官的恐懼。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