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時代的交替之時,總會有所混亂,變成乘風而起之人的階梯。
原時空袁世凱40歲出頭已經主政山東,不久更是進位獲得直隸總督的位置,到山東更像刷資曆,走程序。
妥妥的太後一人之下,滿漢萬人之上,就是麵對清庭中央,也可以掰掰腕子,不斷架空,麵對袁世凱攜著改革變法的大義不斷侵腐權力,清廷中央居然不能為,還不了手,最後隻能掀桌子,一個政治勢力不對抗另一個作為政治勢力的對手,轉而針對一個個人,可想而知劣勢有多大。
袁世凱更是在1910年之後,逼迫清廷退位,進而大權獨攬,進總統之位,隨意安插手下去當省長。
民國前後,袁世凱這邊或者民黨一邊。
民國政府中央陸軍部成員。
陸軍次長是士官四期的蔣作賓;
副官長是士官五期的何成浚;
軍衡局局長是士官六期的仇亮;
軍務局局長是士官三期的張孝準;
軍械局局長是士官四期的翁之麟;
軍學局局長是士官四期的張承禮。
參謀部中,總務局局長是士官四期的覃師範;
第一局局長是士官四期的史久光;
第二局局長是士官五期的王孝縝;
第四局局長是士官六期的黃慕鬆;
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是士官四期的金永炎。
1912年1月26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央陸軍首批六個師建成,其中:
第1師師長是士官四期的高佐國;
第2師師長是士官一期的杜淮川;
第3師師長是士官三期的陳懋修;
第4師師長是士官六期的孫傑;
第5師師長是士官三期的劉之潔。
組成中央陸軍最初的六個師中,有五個師的師長是留日士官生。
(袁世凱有嫡係,有拉攏重用,也有架空的感覺)
像閻錫山這些出生日本陸軍士官的軍官,30歲不到30歲就開始複製袁世凱主政山東的路子,開始坐上一省大員的位置。
陝西都督張鳳翽——士官六期——30歲
山西都督閻錫山——士官六期——28歲
山西副都督溫壽泉——士官六期——30歲
江西都督(前)李烈鈞——士官六期——29歲
江西都督(後)歐陽武——士官六期——30歲
雲南都督蔡鍔——士官三期——29歲
浙…都督蔣尊簋——士官三期——29歲
貴州都督(前)楊藎城——士官七期——31歲
貴州都督(後)唐繼堯——士官六期——28歲
四川都督尹昌衡——士官六期——27歲
上海商團軍總司令李顯謨——士官六期——29歲
浙江民軍總司令周承菼——士官四期——28歲
福建國民軍司令官許崇智——士官三期——25歲。
有多少實權?或者作為武裝起義反抗政府,傳統地方起義軍領袖一樣的位置?
他們憑什麼呢?難道憑他們在日本陸士軍官學院,學到的管理10個百個士兵的本事嗎?
不,我認為他們憑借的是留洋的學曆,留洋的見識。日本畢竟是一個後發的工業國家。憑借他們的見識,對一個工業國家的了解見識來改造國家。
主政一方腳踏實地的改變國家,是期許。但其中有多少人能做得到?曆史告訴我們,也就閻錫山為代表少數有這個環境,慢慢做到了一些。把持著山西向工業化前進。
而剩下的也比較典型的,像蔣,關於工業國家發展學到了多少不知道,關於日本政閥,軍閥,財閥本就一體,互相勾結發展的模式倒是學了個十足。
後期自己當了軍閥,直接和江浙財閥一結合,玩日本的路子。
工業化他懂多少不知道,傳統的政治鬥爭他是玩明白了。
這個時空,張克作為極具眼光的人,可是一手被老師李鴻章30多歲就扶到了省長的位置。
比另一個時空的閻錫山他們也不不差什麼,隻會更強。
張克發起,李鴻章點頭,北洋執行的向關外移民的計劃,到現在實行4年。受連年不斷的戰爭影響,到現在移民250萬左右。(1903春天)
經過東北內戰,有心逐漸侵腐原八旗軍屯,本地農民收編大概100多萬,自己實際控製350萬民眾,占關外人口過半。
不管是新收編的本地農民,還是從關內來的移民。新收編的本地農民不穩定,不敢收稅太厲害,關內移民到關外沒有站穩腳跟。
都達不到標準的收繳一半田賦的水平。
他現在一年也就能收上200萬人口糧不到的農稅。按照一人口糧一年七兩銀子算,大概是1400萬兩。
但是4年以來,向關外移民花了多少錢?光是口糧一項,就用了大概300萬人一年的口糧(看時節有人吃一年,有人吃兩年)。2000多萬兩銀子,每年25的利錢。每年光息錢就要500萬兩銀子。
2萬正規軍隊,每個士兵每人每月三兩銀子。一個月是6萬兩。一年下來是70多萬兩。加上穩定地方,衛屯隊兵每月要罰1~2兩銀子。加上一些後勤消耗,每年光軍隊消耗要100萬兩銀子。
那2萬支步槍,是承了李鴻章的人情,北洋的人情,公家的帳,要慢慢自己做主了,這人情遲早得還。
光步槍就是40萬兩,加上彈藥什麼的,六七十萬兩,加軍隊後勤補給將近100萬兩,這都是往少了算的消耗。
過去兩年,光張克手下的部隊,最起碼消耗200萬兩。欠的200萬兩,加上自己現在每年要消耗100萬輛,是300萬兩。
移民不著急了,今年打算在7月份以前再移民70萬。
為了財政壓力考慮超過農業時節就不再移民,70萬移民消耗大概500萬兩銀子。
所以,去掉這些大項開支,那就是1400萬減去500萬的利息。
去掉300萬的軍隊開支,明年這部開支可以減到100萬。
再去掉移民花費,500萬兩。每年70萬的移民水平,那麼這500萬兩因此就不可能減少消耗。
向關內還利息用糧食抵債,靠近東北平原鐵路沿線的,剩餘的向新移民分發,調動,還要算損耗百分之15左右?農稅不少了,找屯田的農民乾活要送糧食,管飯,減稅。光是像關內征民役可不行,開了口子,下麵的官僚權力,集團未來的政治路線會出大問題。
最後能剩個寂寞,少量虧損,從唐山鐵廠盈利調撥一些,讓自己這個東北遼寧巡撫能把政府的框架維持住。
隨著時間向後推移,稅基的增大。田賦收繳的水平上來了。自己的財政才會慢慢好起來變的有能力做事。
現在想要做事,要麼就要借錢。借錢那20多的利息,實在是厲害。
要麼就要從唐山鐵廠那邊打算,從唐山鐵廠利潤那邊挪錢。
唐山鐵廠的這兩年收益很好,每年將近30的收益。那就是300萬兩。1000萬的本金,去掉每年18的利息,那就是一年180萬兩。
一年就100多萬兩的收益,去還本金早日還清?還是要挪走?
如果不急,說實話,儘快把本金還掉才是最好的選擇。聽說股東們看到鐵廠盈利這麼好,打算用息錢湊500萬兩後,繼續在石家莊開設新鐵廠,到時就是作為對手出現了,挖自己手下人,擋不住的。
從湊錢到訂購設備,調試,一套下來順利的話兩到三年時間。
盛宣懷的鐵路收益更是厲害,年受益超過30。手眼通天,能借到比較低的利息,百分之十五一年。
每年開發近300k的鐵路,每公裡大概萬兩銀子投資。每年投入300萬兩,收益90萬兩,利息45萬兩。
現在濟南到天津到錦州,再到四平方向的鐵路已經聯通,加上到天津向北京,石家莊方向修築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