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秦向河,多大了?”
“二十五、六了吧。”唐怡探身。
茶幾上有洗乾淨的蘋果,客人沒動,她剛好給消滅。
其實,她也不清楚秦向河具體多大,看麵相,應該是比自己大一、兩歲。
唐媽媽又問,“做什麼的?”
想到某家夥的第一職業,唐怡樂笑,手裡蘋果都差點掉出去,“擺地攤的。”
去年,她到長溪參加一個培訓,就住縣招待所裡。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每天都看對麵有男人支鍋擺攤,蠻多人去圍觀。
聽說是賣黃鱔,能免費試吃,還稱味道很好,可她很怕軟體動物類,就沒敢去。
後來,表哥帶宋仁從長溪經過,仗著財大氣粗,還想逼某個家夥賣配方。
幸好,最後聽她話,沒給賣掉,否則哪有今天的鹿白十三香。
所以說,那家夥該認真的感謝她才是,至少……
至少請她去千菜園,連吃一個月!
唐媽媽伸手往唐怡腦門一推,說,“問你話呢,傻樂什麼,好好回答!”
“真的,他開始就是擺地攤的,就是從他家鄉收黃鱔,再到縣城倒賣!”唐怡又忍不住要發笑了。
那家夥如今打扮一下,倒也人模人樣,真看不出一點當初賣黃鱔時的影子。
“家鄉?”唐媽媽之前以為秦向河是長溪縣城的,可聽女兒這麼說,明顯不是,“那他家在哪,不是縣城的嗎?”
唐怡對這個清楚,之前問過秦向河,“好像是叫茅塘村,離縣城還有五六十裡呢。”
“不可能吧!”
唐媽媽和唐爸爸脫口而出,繼而,麵麵相覷。
先前在客廳,曾和秦向河有過一番談話。
從國庫券聊到物價闖關,再聊到商業經濟和計劃經濟優劣,以及今後走向。
連他們專門搞這方麵研究的,都覺得這年輕人,觀點新穎,有見識,有些想法甚至有前瞻性,給兩人不少啟發。
但說這些是從一個農村出身的商販口裡說出的,打死他們也不信。
“那這是怎麼回事?”唐爸爸拿開桌上文件,下麵是一摞五十塊大鈔,目測有兩千塊左右。
唐怡咬著蘋果,含糊喊著的要去抓,“哇~老爸,你發獎金了,有沒有我的份!”
“去、去。少打馬虎眼。”
對唐爸爸來說,秦向河是女兒“朋友”,又曾幫過女兒,所以才打算用心引薦一些人脈。
期間談話,對方提過要付一些報酬,說是叫什麼谘詢費,他婉拒了,沒想,還是把這筆錢放到了文件當中。
唐爸爸繼續問,“看看!一個擺地攤的,能隨便掏出這麼多錢。四處找關係屯國庫券,要是隻買一點,還用費這個事!”
“他自己講的,說換國庫券能掙到錢,要付一點勞務費,我都拒絕了,哪想他這麼死腦筋!”
見爸媽一直盯過來,唐怡老實交代,道,“他開始就是擺地攤,後麵又開始賣調料,喏……”
唐爸爸唐媽媽隨著唐怡示意,往打開的電視看去。
頻道停在宿陽電視台,此刻,正放著廚神大賽。
如今,隨著即將進行三十二強比賽,身邊人也更愛聊這話題了,所以老兩口回家沒事,也會跟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