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經相當於後世走學術路線,對四書五經進行注釋,傳之於後代。
在文人們的印象中,能寫出如此佳詩的李勉,定在書經一道上,頗有建樹。
李勉卻說他未曾,大出兩人意料之外。
吃驚之餘,麵麵相覷。
難道是天賦?兩人同時心中暗想。
李勉這種情況,太詭異了。
“還是要看看的,想成大儒,必須要治經,選一本吧,趁著年輕。”顏老不知該怎麼說,隻好丟下這麼一句。
“好的。”
接下來,兩人對李勉進行了一番考較。
好在李勉博聞強記,對答如流。
甚至在某些時候拋出的觀點,令人歎為觀止。
經曆過後世文學大爆炸時代,李勉擁有著,有彆於這個時代的認知。
一番對話下來,李勉的情況,兩人很是滿意。
雖說不治經,但卻比治經的要強。
在看事物角度,述事視角,長遠規劃,大局觀,這幾個方麵,甚至要高於世人多矣。
“有沒有興趣,去太學教授學子?”孔穎達生起愛才的心,問李勉。
“不,不用了。”
聞聽之後,李勉連連擺手。
孔穎達見李勉拒絕,輕歎一聲,絕了想讓李勉入太學的心。
想想也對,以皇帝對李勉的寵信,確實沒必要入太學。
至此,兩人目的已然達到。
提出告辭。
李勉將兩人送到門口。
這才發現,顏老爺子的車駕,是一輛牛車。
一名老仆,站在牛車前麵。
見顏老爺子出來,上前一步,把一張踏凳放在牛車旁。
扶著顏老爺子上了牛車。
孔穎達也上了他駛來的馬車。
“李勉,好好學,如若有心,可以去顏家,書任由你看,想看多少就看多少。”
臨走前,顏老爺子對李勉說道。
李勉心中一喜,忙回應說:“謝顏老。”
書是什麼,是比黃金還貴重的東西,世家門弟的專有物。
向外人開放一個家族的藏書,意義不言而喻。
顯然是顏老,很看好李勉未來,才有此舉。
顏家的藏書,肯定有不少孤本,再合適李勉不過。
李勉目送兩人離開,想了想,沒回家,去了書院。
今天書院院考,要去監考。
書院與時下大唐不同,不但每月有月考,每年兩學期,還有期中與期末考。
不少學生,都慫月考。
要沒考好,回到家讓家長知道,少不了一頓竹筍炒肉。
侯爺提醒,用竹片,不要用棍棒,不然會留疤。
要不是李勉這個侯爺,在李家莊及周邊的威望,早有人上李府砸玻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