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聽完關酥彤說的辦法,認真思考了一番。
“你這個辦法的確可行,不過有一個前提,我們得知道市長來的時候會走哪條路,據我所知,最近幾年,向陽鎮周邊修了好幾條路。”
修路是很多地方政府某些官員斂財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近些年,國家大力發展基建工程,很多官員就在這上麵動起了腦筋。
乾的最多的項目就是修路。
不管有用沒用,先修完了再說。
修路也是最容易批下來的項目,也虧了那句話:要致富先修路。
一些鄉鎮甚至都誇張地修起了高速。
向陽鎮就有兩條直達的高速路。
修這樣的路自然完全沒有必要,但一條路修完,幾十個官員的錢包都鼓了起來。
修路的經費批下來後,隻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項目款用於修路,其餘的錢都變成回扣進了某些人的腰包。
承包項目的工程隊也要賺錢,就隻能在材料費上省,於是乎就出現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諷刺的是,這些豆腐渣工程的出現,非但沒有讓相關的官員得到製裁,反而成為了他們斂財的工具。
路出問題了就要維修,維修又是一大筆費用。
這些人如法炮製,項目款下來後,隻拿出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錢去修路,剩下的錢又進了他們的錢包。
關酥彤此前對修路這種事並不了解,來到向陽鎮後,才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
“我在市政府有點人脈,可以讓他們幫忙打聽一下市長從哪條線過來。”
袁斌心裡畫魂,這件事充滿了隨機性,真的可以打聽到麼?
不過關酥彤堅持這麼說,他也隻好當做關酥彤有辦法。
市長關木山來向陽鎮的時間終於確定下來,是在三天以後。
這三天向陽鎮幾乎天天開會,重點討論兩件事情。
這次市長來迎接的規模,以及如何做好維穩工作,儘量不要讓周邊的百姓接觸到市長。
市長來肯定要采訪當地的一些老百姓。
這件事非常好辦,鎮委書記在會議上指示,可以找幾個基層的公務員去偽裝成當地的老百姓,去和市長互動。
以往上麵來檢查,向陽鎮都是用這種方式來應付。
有幾個形象氣質不錯,反應比較快的基層人員甚至成為應付檢查的常客。
市長來的當天,各部門都忙的團團轉。
鎮委書記從早上六點起,就幾乎不停地打電話,一方麵是安排工作部署,另一方麵還要監督接待的事宜,生怕哪些地方出了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