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這才知道路禾這幾天都在忙什麼,齊刷刷的看著她。
路爺爺率先道:“家裡房間夠住,蓋的時候就怕你們誰回來沒地方住,都留著呢,你還蓋房子乾啥?”
路禾解釋道:“不是蓋給我們住的,我是要蓋個學堂。”
“啥?”
這下全家都懵了。
路奶奶問了句:“你小叔叔不會要回來教書吧?”
“嗯?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路禾滿臉疑惑。
“那你蓋學堂乾啥?你三叔媳婦在青州,他不可能回來,也就你小叔叔能回來。”
路禾乾笑兩聲,意識到有點不好解釋。
她習慣了自己做主,加上錢又是自己賺的,想怎麼花就怎麼花,貌似忘記征求家裡人同意了。
“我是想修建一個學堂,請個夫子回來教書,這樣村裡的孩子,不就又有地方讀書識字了嗎?”
路爺爺道:“這請個教書先生,月月都需要銀錢,村上也不是挨家挨戶孩子都讀書,這個銀子怕是不好出吧?”
路禾硬著頭皮道:“我是說我請。”
眾人:“……”
安靜好一會兒,路爺爺想明白了。
“你想像之前文先生那樣?”
路禾點頭:“爺爺睿智。”
“睿智什麼睿智,你自己不覺得虧就行!”路爺爺手指點了點她,沒忍住翻了個白眼。
他心下是高興的,文先生來之後,他們家受益良多。
幾個孩子沒有不識字的,路清路溪都走了科舉一路,很是出息。
他與文先生也頗聊得來,比彆人知道的多些,文先生為何來他不知道,但知道他從不缺錢。
教書不為賺錢,隻為育人。
文先生走,他可惜。
路禾要重新開這個學堂,他欣慰高興。
路禾隻笑沒吭聲,她沒說的是,打算挑兩個遠一些的村子,也給建上學堂。
如果學堂的孩子多,就擴展到附近每個村都建上一個。
隻是這事兒急不來,先將三稻村的建好再說。
這是個燒錢且隻出不進的長期事業,攤子鋪太大,她怕自己的荷包撐不住。
九月末,這麵的事情差不多定下,留下路平張桂,路禾率先返回青州。
第一件事,就是告訴錢生下個月的騷擾不用再繼續了。
錢生鬆了一口氣:“還當你要和她死磕到老,我還琢磨著,真到那時候,我能把青州的百姓都雇一遍。”
路禾嘴角抽了抽,想和他探討一下人類生孩子的速度和孩子成長的速度,最後作罷。
總不能告訴錢生:沒關係,等二十年後,你就可以雇傭他/她的子輩/孫輩吧?
那估計不是死磕到老,是磕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
回青州的第二天,路禾帶上禮品去了趟鄭家。
鄭家不算富戶,家中隻有一個鋪子維持生計,因此不似孟家,宅院大,侍候的丫鬟婆子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