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第445章懂事
第445章懂事
慶賀環節結束,剩下的就是交流時間了。
陳麟風坐到了導演聚堆的這一桌。
這也算是他一貫的立場,在影視圈更多的以導演身份示人。
坐那群影視公司老板那,銅臭味太重,一幫老家夥,老是想占他便宜,太費腦子。
演員這邊吧,彆人太拘束,他又覺得沒意思。
所以還是這裡好,大家有啥說啥。
就比如說現在,聊到的馮曉剛籌備的新片劇本《1942》。
反正是閒聊,他講的還挺細致,陳麟風也用心的聽著。
雖然前世看過這部電影,但畢竟劇本和成片還是有不少的差距。
而今世陳麟風還看過劉震沄的原著小說,三者對比起來,他對這部片子的理解,幾乎要超過馮曉剛本人了。
一個過去歲月的大災荒,天才人禍並存。
馮曉剛說完,自顧自端起一杯水潤喉。
其他幾人有些沉默,著實沒想到,馮曉剛要拍的竟然是這麼一部電影。
“這片子值得拍,曉剛,你是這個,”江文豎起大拇指。
張一謀也驚訝的看著馮曉剛,確實刮目相看了。
“行了,沒必要說這個,”
馮曉剛風輕雲淡的揮手,嘴角動了動,終歸是沒有翹起來。
他看向眾人,“哥幾個給出出主意,看能不能把故事整的的更好一點。”
這是陳麟風之前的習慣,他喜歡把自己的故事講出來,讓彆人品評,有時候還會吸取一些經驗。
張一謀、江文都和他一起搞過。
馮曉剛他們這些圈內人都聽說過,這次也是看陳麟風在,想聽聽他的看法當然口上還是大家一起出主意)。
陳麟風在影視圈發展至今,已經沒人不重視他的意見了。
尤其在劇本方麵,完全就是國內第一人。
“我先來說一個,”
寧昊自告奮勇,他也是很擅長劇本的導演,自有這方麵的信心。
“整個故事兩條線並行,災民這條線不錯,上層那條線,感覺還是有些浮於表麵了。”
程爾舉手道,“我也這麼覺得。”
馮曉剛翻了個白眼,“你以為我不想深入一點啊,就現在這本子,已經是審了改,改了又審,來來回回好多遍之後的結果了。”
得,大剪刀實在是沒辦法。
兩人都縮了。
尤其寧昊,他自己的片子還被卡著呢,已經吃儘了苦頭。
江文皺著眉道,“你這個講故事的方法有點太直白,或者說,太淺了。”
陳麟風點點頭,“我也這麼覺得。”
馮曉剛精神一振,“怎麼說?”
江文看向陳麟風。
陳麟風朝他示意道,“江哥你先說吧。”
“那行,你覺得我說的哪有問題,再來補充。”
江文咳了一聲,開始說出自己的見解,
“劇本中設置有一個神父,這個我明白你們的用意,生命在大災麵前如此脆弱,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宗教一直在探討的問題。
所有想要有所作為的電影,都在探討深刻的命題。
但曉剛探討的太淺了,至少我從你的描述中沒有聽到。”
“是啊,”陳麟風接口道,“一部電影想要足夠深入人心,一定要有自己的內核。”
“饑寒交迫之下,人命如同草芥,說死就死,主視角的‘老東家’,他的一切親近之人逐漸失去,家人、故鄉、財富、希望一點點離去。
在不斷失去的過程中,人要怎麼堅持,要靠什麼繼續生活?
最終老東家遇到了一個死了母親的小女孩,終止了自毀的念頭,但這隻是活著,不是生活。
我想老東家在未來,在故事結束之後,一定是繼續生活下去了,但這些觀眾看不到。”
“小陳說的沒錯,電影必須要有精神主旨,不能隻是出於展示曆史這個目的,這樣很好,但還不夠好。”江文表情嚴肅的強調。
他在這方麵一向是不缺的,甚至過於充足了。
典型就像《太陽照常升起》,已經充足到常人看不懂的程度。
而馮曉剛則是另一個極端,電影比較空洞,有的時候隻有私貨,沒有思想。
陳麟風為了好說明,舉了個例子,“想想《拯救大兵瑞恩》,斯皮爾伯格在裡麵塞了不少關於人性。人道和生存意義的探討,片中的人物,都在不斷詰問生命的價值。
放在《1942》這裡,老東家不斷遇到讓人悲傷絕望的事,他難道不會有想法嗎?
哪怕再樸素,再淺顯,也是其精神所在。
同樣,拴柱被鬼子殺死,他為什麼會走向這樣的結局,此前他一定是有了想法,才會不願意配合鬼子兵。”
陳麟風將故事中的幾個人物一一點評了一遍。
大概都是那個問題,這些人隻遇事,而少有情感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