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派對弟子的招收一向是很嚴格的,哪怕是這次大擴招大擴張,總共也就增加了一千名弟子,且是幼童、先天境、玄級境三組加起來。
即便是近來吞並了啟國,駘國主動歸順,寧國隻剩兩城,人口、麵積大為增加,下次下三重紀元4750的弟子招收,人數也不過由三百增加到五百,其中幼童組兩百,先天境組和玄級境組各一百五十。
此次元峰重建,搬移過去的就是弟子院,目前的弟子院還是分為外院、內院、精英院,不過精英院早已不是沈冰妍一人,而是已超百人。但總體上弟子院哪怕加上執事、長老以及雜役等各類人員,在四大係統中也是人數最少的,他們能獨占元峰也顯示了乾元派對弟子的重視。
而弟子院的搬移也讓始源峰輕鬆不少,各殿和掌門直屬機構增加的人員也有了更好的安排,至少短期內已可以應付下去。
至於其他的各類人員,比如門人弟子的不是門人弟子的後代,非正式的臨時工,乾元派的各類雇募人員,前來交易或做生意的各類人員等,則是居住在各城。
到了現在,乾元派最先占據三座城池,睦平城、睦鄰城、睦寧城,都已不再重要了,尤其是原平寧城即睦寧城周邊,原本是平定府東北部的中心,也是戰略要地、軍事重鎮,但自乾元派占據後由於與寧府白狐族關係友好,軍事地位就慢慢沒有了。
不過在當時總體上依然是很重要,也是乾元派商貿、交易的中心,乾元坊市當時也是遷移到了睦寧城,哪怕後麵乾元派吞並了整個平定府,睦寧城的地位也沒有多大變化。
直到後來聯盟成立,府間城成為總部,並進行了比原計劃更大規模的擴建,乾元派也加大了投入與關注,這時的睦寧城的地位就已不再重要了。
再到原平定府城即正定城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睦寧城已是可有可無了,而為了配合新乾元主峰的建設,東北部也會空出來為北部的場地留出“冗餘”。
至於南邊的睦平、睦鄰兩城也是會空出,預留一定的空間。目前三城基本上也已拆除完畢,有關材料正好可以供給正定城的擴建用。
目前整個原平定府地域之內,除了正定城,就隻保留了三座城池,最南邊的墨城,墨城西北方的鄰羅城和正定城西北方靠近寧府離羅府也不遠的正邊城即原平邊城,其他的都會拆除。
而在中部偏南,即正定城東南方,睦平、睦鄰兩城的西方,墨城的北方的較大地域內,則是凡人的居住地域,畢竟凡人才是根基,少了他們是不行的,並且以後凡人更多了,還可以繼續向東擴展地域。
至於各城的管理方式,還是以城守府及其下各衙署為主,大體模式是參照了以前的平定府各城的治理方式而略作調整,另外各殿院及掌門直屬機構也都有派駐組,其中判院、執法隊和財殿下的供奉部有完整建製。
判院與城守府是並列的機構,不過判院的主官要比城守低一級,而執法隊與供奉局司,正定城為供奉局其他三城為供奉司,名義上隸屬於城守府,但實際上並不受城守管轄,其級彆比判院主官還要低一級。
城池之外是更為廣闊的地域,還是和之前一樣,禁止私人的開發與占用,算是“保留地”,當然公用的開發與使用還是有的,真正的保留地段也沒有那麼多。
至於新並入的原永國境內的乾元派直控地,還是保留了原先的府縣亭的行政級彆,不過有所裁並,且這片地域是歸屬長老會管轄的,各級衙署也是按各殿設置的,不再是以前永國設置的那一套。
不過還是設置了府尹府與府尹,其下是各殿的司局級對應機構,比如商貿殿的商貿局、財殿的財局等,掌門直屬機構中隻有判院是完整建製,其他有的是派駐組,而各院,是按實際情況具體決定設置情況,“自由度”是最大的。
府一級的建製是完整的,不過到了縣一級情況就不同了,乾元派雖然可以招募更多的人員,但開銷卻是大,以目前的財力也是難以負擔的,是以縣令府大體上就成了類似藍星的市政廳,不再各設科股,一處辦公。至於判院與執法隊,還是單獨設置。
而到了亭一級,則是繼續精簡,全部集中到亭守府,一體辦公。
同時為了加強對新地域的統治,乾元派繼續加強在府間城的力量,府間城現在是乾元派最為重要的城池,也是除了大本營之外最重要的地方,還是聯盟的總部所在地,同時也是王嬌蕊係東源閣的總部所在地。
但東源閣並不參與府間城的治理,寧府和羅府雖然有“股份”,但因各自的原因,隻是象征性的參與治理,至於原國和永寧鎮,隻是設置了常駐機構而已。
雖然他們都有各自的影響力,但府間城還是乾元派在治理,且府間城毗鄰第一理事會,新並入之地也主要在第一理事會西部和南部,離府間城算是較近的,可以較好的監控與處置。
喜歡武戰天墟請大家收藏:武戰天墟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