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時候,特彆是90年代末,非常流行著一種通訊方式。我在孤兒院的那個時候,就是90年代末。我記得那個時候互聯網和手機還沒有普及。主要通過寫信來交朋友。
現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詞了,相信大多數我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什麼叫做筆友,筆友顧名思義,就是靠著寫信交的朋友。
我在孤兒院上小學的時候最風靡一時的交友方式。
那個時候還沒有微信,沒有什麼所謂的網友。兩個人能成為筆友,是通過中間人介紹。一開始這兩個人可以是互不相識,也可以是認識的朋友。但中間人是不會告訴你對方姓甚名誰。且這個中間人也兼作兩個人的信使。兩個人呢,也不用見麵,隻靠信紙來傳遞一天一封。一般情況下這兩個人都是男生和女生的組合。關於信的內容就比較寬泛了,可以隨便寫。比如告訴對方自己的小秘密,告訴自己喜歡對方。對方是誰一開始隻能通過字體筆記上判斷。最有趣的就是兩人互不相識。但有的筆友會容易走上歪路,比如早戀。為什麼這麼說呢?通過信件的往來,有些人就會由於好奇心比較強,就忍不住知道對方這個人長什麼樣的,是否是自己喜歡的那種類型。然後就會假裝跟著中間人一塊去送信和筆友見上一麵,確定自己是喜歡的類型之後就開始在心中展開公式。所以慢慢的這種筆友就變成了情書的一種方式。
曾經我也有過這麼一個筆友,應該不止一次。但由於那個時候我學習比較認真。隻是互相通過幾次信之後就讓我拒絕了書信的往來。
因為那個時候我一心想學習,不想因為除了學習以外的事情影響了自己,我也怕被孤兒院的老師發現。在那個年代這些事情都會被彆人盯上不務正業的釘子。
那個時候還沒有人手一部手機沒有高速便捷的網絡,沒有語音視頻通話。同學之間也沒有微信群,也沒有qq群。
所以說我上學的那一會兒寫信交筆友在校園裡悄然流行起來。
有的筆友在世界全國各地。並不限定在學校之內。那個時候的我們好像從不擔心信息泄露,地址是真實的,名字也是真實的,但是我用的名字就是筆名。我就曾嘔心瀝血的起早貪黑的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就叫做天涯。
這個現在想起來就忍不住笑的筆名在當時在我看來是多麼的瀟灑。
多麼的霸氣。
有一天我正在課堂上認真的聽講,那天陽光明媚,心情特彆的好。
下課鈴聲響起,彆的同學都出去玩耍。而我則留在了教室裡。回顧著剛才老師所講的知識內容。
天涯
你為什麼不出去玩啊?
每次看你下課都不喜歡跟同學一起玩。而是在這兒自顧自的低著頭學習。
眼前的這個女孩名字叫孫雯,一頭烏黑的長發,個子不算很高,但是長得很漂亮。因為我學習好,再加上我是孤兒院的。他對我是很好奇又很羨慕。好奇我是孤兒院的,羨慕我學習好。所以平時她和我的同桌格格對我是相當的好了。
我抬頭看了看她,對他說道。
平時的付出不超過常人的付出,怎麼會學習走在彆人的前麵。
眼前的女孩孫雯對我笑了笑,然後說道。
這個是給你的。
這是什麼?我很好奇的問了問。
她手裡拿著疊好的一張紙,形狀類似於心形。
你打開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嗎?
有個女生特彆的想認識你,就找到了我當中間人,為你們倆傳這封信。
當時我聽孫文這麼一說,一臉的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