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的農村,排隊領豬肉的場景猶如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曆史畫卷。
“排隊了,大家排好隊,現在可以領豬肉了,每家派一個代表出來進行排隊領,領到豬肉了在會計這裡簽一下名字啊。”
大隊長說完,村民迅速排起了長隊,大家滿懷期待地等待著領豬肉。不一會兒,分發點前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蜿蜒如龍。
雖然曬場上有點炎熱,但人們的熱情絲毫不減。
婦女們則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小聲談論著等會兒拿了豬肉回家怎麼料理,是燉一鍋香噴噴的蘿卜豬肉,還是包一頓美味的餃子。
孩子們在隊伍中穿梭嬉戲,時不時被大人嗬斥幾句,但眼神卻始終不離即將出現豬肉的方向。
老人們則沉穩地站立著,回憶著過去難得吃到豬肉的日子。
年輕人的臉上既有興奮,也有對家庭的責任,想著領了豬肉回去就可以給家人改善夥食了。
隊伍緩緩向前移動,村民的心跳也逐漸加快。
當終於看到那一塊塊新鮮的野豬肉擺在案板上時,村民們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
負責分發豬肉的青年漢子認真地切割、稱重,確保公平公正。
排隊領到豬肉的人,都小心翼翼地用草繩提著,仿佛拿著世間最珍貴的寶貝,臉上滿是滿足的笑容,腳步輕快地往家裡走,準備為家人帶來一場難得的盛宴。
“哎,鄉親們,安靜安靜,你們把豬肉領回去的時候,到時候記得拿碗筷來曬場吃大鍋燉。
家裡有什麼蔬菜之類的,都可以拿到曬場上一起燉哈。”大隊長樂嗬嗬地說道。
“哇,蘇甜,這大鍋燉好吃嗎?”馬春玲興奮地問。
“哈,我也不知道,我們可以問問村裡人。”
“你說我們可以領到多少斤豬肉?”
“你們應該領的跟村裡的人一樣,應該都有五六斤。”
“五六斤啊,這麼多,真好啊。”
村民們每家每戶領到了五斤豬肉,輪到你是哪一塊豬肉就拿那一塊,可不能挑,必須公平公正。
隨著隊伍的漸漸縮小,案板上的豬肉也越來越少。
知青點派了周大軍去領,他拿回來五斤的五花肉,知青們知道領的是五花肉,個個都開心的笑了。
“軍哥,運氣好啊,領到五花肉。”齊建明開心的說道。
“就是啊,我們今晚終於可以吃紅燒肉了,終於能吃肉了。”劉建峰流下激動的淚水說著。
“待會就可以吃了呀,不是還有大鍋燉嗎?”鄭媛媛立馬說。
“是哎,今天真是個好日子啊,哈哈……”趙立國哈哈地說道。
最後,到了一起打野豬的青壯年領了,他們每人可以領十斤,蘇甜打的多可以領二十斤。
蘇甜想到這麼多野豬肉她吃不完,而且她不是很喜歡吃野豬肉。
她想了想,走上前跟大隊長說了一下,不需要給她加多十斤,讓她也一起領十斤就好,另外十斤拿來一起煮來吃。
大隊長聽到這裡,大聲地誇讚蘇甜:心裡非常地欣慰,他們村裡竟然有這麼好的知青。
“鄉親們,蘇知青說她跟打野豬的青壯年一樣也是領十斤的肉,另外十斤她說用來大鍋燉。
本來她出力的最多,打的野豬最多,人家就隻領了十斤,這麼高尚的品德是不是值得我們給她表揚?”
“大隊長說的是。”村民們都大聲地附和著。頓時,曬場上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蘇甜樂嗬嗬地擺了擺手:“謝謝,謝謝各位。”
曬場的另一邊,村裡的嬸子們也乾的熱火朝天:
幾口大鍋在曬場上支起,柴火劈裡啪啦地燃燒著,鍋裡的水漸漸沸騰起來。升騰著嫋嫋白煙,新鮮的豬肉、豬內臟被她們迅速處理。
大家忙碌而有序,切肉的“噠噠”聲、翻炒的“嗞啦”聲交織在一起。
大塊的豬肉、豬內臟一同下入鍋中,再加上各種調料,小火慢燉。
肉燉得差不多爛了,嬸子們把切好的白蘿卜、冬瓜、豆角、茄子、土豆、玉米、香菇或者新鮮的菌類和青菜都扔進去。
燉了半個小時後,香氣瞬間彌漫開來。
村民們紛紛圍攏過來,臉上洋溢著喜悅。男人們坐在一旁,談論著今年的收成和村裡的趣事,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嬸子們則忙碌著擺放碗筷,招呼著孩子們不要亂跑。
孩子們興奮地在人群中穿梭,迫不及待地想嘗嘗那美味的大鍋燉,等不及的村民已經拿好碗筷在旁邊等著了。
當一大盆熱氣騰騰的大鍋燉端上桌,大家紛紛拿起筷子。
“啊…真好吃。”
豬肉肥而不膩,野豬的腥味一點都沒有,豬大腸鮮嫩爽滑,這些配菜搭配著野豬肉燉,爽口入味。
蘇甜看著他們吃得津津有味,嘴裡發出滿足的“吧唧”聲。老人們眯著眼睛,品味著這熟悉的味道,仿佛回到了年輕時的歲月。
這時,一個小孩跑到蘇甜身邊,仰著臉說道:“蘇姐姐,這大鍋燉也太好吃了,我還想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