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把樣品打出來,其他的交給我。”
張新從軍營出來,轉頭去了縣衙。
鄧興聽聞張新來到,忙出門迎接。
張新也不廢話,直接開門見山,“縣中現在還有多少鐵?我全要了。”
漁陽郡共有九縣,有兩個地方有鐵礦。
一個是最南邊的泉州縣,也就是後世天津武清區那一塊。
另一個就是漁陽縣了。
這也是張新為什麼會選漁陽作為根據地的原因,除了有鐵,日後還能在泉州那邊煮海製鹽。
可彆以為古人不會煮海製鹽,這玩意從周朝開始就有了。
有了鹽鐵這兩樣最重要的東西,才有發展的資本。
鄧興倒也光棍,直接領著張新來到府庫,一股腦將庫存的鐵全給了他。
張新用拉錢的車把鐵給嚴進拉去,隨後才回到了太守府中。
府內小吏都在忙碌,張新找到陳鬆,對他問道:
“怎麼樣?忙得過來嗎?”
陳鬆施了一禮,麵帶苦澀,“現下正值冬日,倒也無甚打緊的事,隻恐來年開春,郡府人手不足,誤了春耕啊”
“人手的事我來想辦法。”張新沉默了一會,問道:“本郡曆年的卷宗在何處?”
“大帥請隨我來。”
陳鬆領著張新來到府中存放卷宗的地方。
張新命親兵將這些卷宗都搬到正堂,隨後便在正堂坐了下來,一一觀看。
建寧元年,鮮卑寇掠,百姓死傷八百餘人。
建寧二年,鮮卑、烏桓寇掠,百姓死傷千五百餘人。
建寧三年
張新越看越是怒火中燒。
沒想到漁陽的局勢竟然糜爛至此。
自靈帝劉宏登基以來,十六年間,漁陽百姓因為胡人寇掠而被殺的,竟然高達三萬餘人!
就這,還沒算上那些被掠走的婦女,和被劫掠後凍餓而死的百姓,若是將這些都算上,數量還會更多!
漁陽乃是幽州第二大郡,尚且如此,其他諸如代、上穀、遼東等邊郡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