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於輔聞言一窒。
半晌,咬咬牙道:“鮮於氏願獻糧千石。”
“千石不過千人一月之食,這點哪裡夠?”張新搖頭,隨後微微一笑,“放心,我會按市價購買,若是你不要錢,牛羊也可。”
東漢的一石,相當於後世三十公斤,現在的輔菜沒有後世那麼豐富,糧食的消耗也會比後世大一些。
一個成年男子每個月正常的消耗大概就是一石。
“我張氏願出糧萬石。”一名吏員上前說道。
鮮於輔麵色一變。
張新看向說話那人,是南部督郵張方。
督郵,主郡縣巡查,有傳遞文書,監察縣中官員,拘捕、捉拿囚犯等職責,位在五官掾下。
一般來說,一個郡中有二到五個督郵,根據這個郡的轄地麵積來定。
漁陽轄地南北長,東西短,麵積也不大,因此隻有南北兩部督郵。
如今北部督郵空缺,張方這個南部督郵,就是張氏在郡府中職位最高的吏員了。
“張氏如此大方,是想在郡府中更進一步麼?”張新心中暗道。
萬石之糧,即使對於張氏這種士族來說,也是不少了。
當然,也就是張新說了買,否則張氏肯定不會出這麼多。
不過從這點也可以看出,論實力,張氏是要比鮮於氏強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張氏族中,這一代出了兩個二千石的高官。
一個叫做張舉,曾任中山相。
另一個叫張純,曾任泰山太守。
沒錯,就是那個後來自稱天子的張舉,和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的張純。
劉備後來也是因為討伐他們,才累功升遷了一個安喜縣尉。
現在這倆人還沒造反,在本地的影響力極大。
張新估摸著,前任太守也是忌憚於張氏的實力,這才將鮮於兄弟都提拔了上來,用以壓製張氏。
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了,鮮於兄弟基本把持了郡府的人事,張新在正式上任後,肯定要提拔一些人來製衡他們。
這個張方就不錯。
既然張氏想要進步,張新自然不會拒絕,點頭答應,並且隱晦的表示,會記下張家這個人情。
政治不是打打殺殺,掀桌子那是最後的手段,讓手下彼此之間相互製衡才是王道。
鮮於輔見狀也連忙說道:“鮮於氏願出三千石。”
“好,好。”張新笑著應下,對鮮於輔問道:“其餘缺口,你可還有其他辦法?”
一萬三千石,最多也就夠吃個二十天左右,還是不夠。
“從事可用牛向州伯換,想來州伯不會拒絕。”
這倒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