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田楷進入大將軍府,對張新來說,也有好處。
漢時人們對舊主和故吏這層身份看得很重,張新作為舊主,將來若有什麼事請田楷幫忙,田楷身為故吏,是一定要幫的。
否則就是不忠。
這樣一看,倒也不算是件壞事。
在大將軍府內,田楷可以作為張新與何進聯絡的中間人,若將來有什麼事,還能幫他說說話,倒也不錯。
張新又拿起田楷的書信,仔細的看了看朝廷議封的過程。
“原來是這樣,難怪劉宏給了我兩個沒啥卵用的頭銜。”
張新口中沒啥卵用的頭銜,指的是都督幽州諸軍事和持節。
護烏桓校尉本就負責幽州戰事,戰時有調兵的權力,隻不過,如果他想要調動郡兵的話,就要通過刺史那邊。
有了這個頭銜,就可以繞過刺史,直接調動郡兵。
聽起來權力是變大了,但問題就在於
幽州刺史是劉虞啊!
張新在接受詔安前,應的是劉虞的征辟,做的是劉虞的從事,劉虞就是他的舊主。
哪有故吏繞過舊主去調兵的?
再說持節。
節,外形就是一根特製的棍子,上方一般雕有龍頭表示皇權,還綁著一些裝飾物。
持節之人就是皇帝使者,節的作用就和後來的尚方寶劍差不多。
使者又分四種:假節、持節、使持節、假節鉞。
三國後期,這四種使者開始出現高低之分。
假節:隻有在戰時可以斬殺觸犯軍法之人。
持節:平時可殺無官位之人,戰時可殺二千石以下官員。
使持節:平時和戰時都可以斬殺二千石以下。
假節鉞,又叫假黃鉞,可以斬殺其他三種持節的使者。
不過那也是三國後期的事了。
現在這四種使者並沒有高下之分,隻在禮儀和具體負責事務的方麵略有不同,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比如假節,主要就是負責軍事方麵。
張溫出任車騎將軍,出戰長安,劉宏就給了他假節,讓他節製諸將。
而持節,除了在軍事方麵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乾涉地方政務。
可問題還是一樣,張新身為故吏,怎麼能去乾涉舊主的政務?
所以他這個持節,實際上的功能和假節一模一樣。
這就沒什麼用了。
因為張新的護烏桓校尉,本身就自帶假節之權,可以節製諸將,斬殺觸犯軍法之人。
漢朝的所有官員,隻有四個有長期假節之權。
司隸校尉、護羌校尉、使匈奴中郎將、護烏桓校尉。
除去京師三獨坐之一的司隸校尉,另外三個都是長期戍邊,隨時麵臨戰事的職位。
所以朝廷賦予他們長期假節之權,以便隨時節製軍隊。
也就是說,劉宏這個持節,加了和沒加一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