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帶著幾名骨乾與陳團長在巡邏艇上領先,帶著”江心通“指引航道。後麵是綿延的六百餘艘大小船隻,船隊順水而下,速度極快,中午時分便來到江心洲南端分叉處。楊誌與陳團長商議後,決定由陳團長率領一營、二營,領四百艘船從長江主航道(北汊江)行進,按江師傅“江水通”的提議,到江心洲北端的潛洲處如今的定淮門長江隧道經過的沙洲架設浮橋,此處跨江長度窄,可節約船隻;同時離下關碼頭、掖江門、定淮門和草場門較近,可加速後撤的軍民渡江。而楊誌率其餘船隻從夾江前行,到清涼門與蕭司令聯絡。
楊誌告訴陳團長到達潛洲後,確認安全可以先行在東岸架橋,由”江水通"選擇地點,架橋時最好插上鬼子膏藥旗,鬼子飛機會以是國崎支隊的部隊在架橋,可瞞天過海。
楊誌率領其餘200餘艘船隻繼續從夾江前行,不久就聽見水西門處槍炮震響,空中還時不時有幾架鬼子飛機向下投彈掃射。此時在水西門、上新河、棉花堤及中華門一帶浴血奮戰的,應當是德械88師、74軍的51師和58師,以及憲兵教導隊第二團的弟兄們。
12月初,金陵外圍陣地已有多處被突破,按照計劃部署,各部守軍退守複廓陣地,在通濟門、光華門、中華門、水西門等城垣附近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鎮守京城西水西門一帶的是從淳化鎮、牛首山撤下來的74軍、88師和憲兵部隊。狂妄的日軍以為占領京城指日可待,遂以第10軍猛攻雨花台、中華門,同時派出第6師團步兵協同騎兵作為左翼,從城西攻向下關,妄圖切斷南京軍民退至長江的逃生之路,雙方在此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12月10日,日軍左翼前鋒漸漸抵近水西門外上新河、棉花堤一帶。74軍軍長俞濟時下令51師迅速在水西門外構築縱深工事,防守水西門一帶的城牆,又令58師在城內集結於水西門以東地區作為預備隊,與88師聯合防守中華門、水西門中間的城牆角。
正午時分,隨著對京城發動總攻命令的下達,日軍派出一支騎兵連及200多名便衣為先頭部隊進攻棉花堤,遭到憲兵教導團重機槍連的頑強抵抗。戰鬥中,日軍以三五點放射擊,連傷守軍30多人,守軍特等射手董學仁、蘇顯漢臨危不亂,以點放反複還擊,打得日軍敗退而歸,董學仁壯烈犧牲。翌日清晨,殺紅眼的日軍派出步騎炮聯合隊大舉來犯,守軍拚死抗爭,前仆後繼,再次殺得敵軍铩羽而歸。
小鬼子氣急敗壞,隨即派出數十架戰機輪流轟炸城內各守備陣地,以坦克、步兵猛烈攻擊水西門外51師陣地。激戰正酣,日軍三輛戰車掩護步兵發起衝擊,企圖從守軍的戰線中撕開一個口子。官兵們拚死守衛陣地,阻止鬼子進攻。激戰過後,日軍戰車慌張亂闖,如無頭蒼蠅般栽入河溝。水西門內外轟炸聲、機槍聲連成一片,日軍連續投放500多枚炮彈,炸毀了四周的陣地和民房,硝煙四起,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每一條石砌的馬路!
12日,日軍炸開了中華門和水西門之間的一段城牆,一小股日軍憑借繩索、雲梯突襲進來,51師306團團長邱維達命令3營營長胡豪挑選100名士兵組成敢死隊,向被炸垮的城牆衝去,中國士兵不畏生死英勇衝殺,半個時辰內守軍肅清了竄入之敵,並活俘10餘人,胡豪營長帶頭衝鋒,壯烈殉國。
水西門一帶戰火愈演愈烈,我軍跟日軍殺紅了眼,拚個你死我活!經過兩天浴血奮戰,憲兵教導隊第2團一連三次擊退敵人衝鋒,至今仍在浴血奮戰。
在水西門外發生激烈戰鬥的同時,金陵古城牆西南拐角的重要通道賽公橋今賽虹橋也發生了震撼人心的血戰。賽公橋位於中華門、水西門之間,是通往下關的要衝,因此日軍必須迅速拔除這一據點,為占領京城掃清障礙。
12日拂曉,鬼子便集中火力轟擊賽公橋,以10餘輛坦克、20餘架飛機作掩護,步兵為主力攻將上來。賽公橋守軍奮起抵抗,戰況之慘烈前所未有。51師302團團長程智身先士卒,親臨第一線指揮戰鬥。“南京是我國首都,城內有我父老兄弟,決不能讓鬼子前進一步,我們要與陣地共存亡,死在這裡就是死得其所!”他話音未落,腹部被日軍擊中9彈,壯烈犧牲!全團官兵深為震撼,“跟日本鬼子拚了!”霎時,機槍聲、喊殺聲、手榴彈爆炸聲此起彼伏。眼看彈藥打光,日軍攻勢仍舊猛烈,官兵們便衝入敵陣,與敵人上演激烈的肉搏戰,惡戰三小時,奪回賽公橋要衝,以血肉之軀抵擋日軍的凶焰。
楊誌在江麵上遠遠望見上新河、棉花堤和水西門地帶的激烈戰鬥,卻有心無力,唯有長歎不止。遂急令艦隊加速前進。清涼山上和獅山上的炮台正在不停轟擊下關碼頭以北的江麵,鬼子艦艇皆不敢前行。如此即不斷受到鬼子飛機轟炸,炮兵弟兄恐怕傷亡不小,但炮聲卻一直沒有停息,看來對蕭司令的命令執行十分堅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