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心中一驚,看朱允炆的眼神頓時柔和許多。
“爹,沒事的,這隻是原本的曆史。”
朱允炆反倒安慰起朱標來。朱標想了想,的確如此,既然他們得以提前知曉未來,肯定就有辦法改變未來。
於是,三人將心思又聚焦到鄭和下西洋一事。
“鄭和?”
朱元璋、朱標完全想不起這個人。
朱允炆嘀咕了一句,在錦衣衛上奏的燕王府內部情報文件中,似乎朱棣身邊確有一個叫什麼和的人,因此朱允炆有點印象,但具體是不是鄭和,朱允炆又記不起來了。
“鄭和,一說本姓馬,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世稱‘三保太監’,年輕的時候就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在靖難之役中立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後被朱棣任命為正使太監六次下西洋,最後一次出海是在明宣宗朱瞻基時期,史稱‘鄭和下西洋’。”
明朝其實也是有海禁的。
朱元璋為了防範張士誠、方國珍餘部以及倭寇的侵擾,下令嚴禁沿海居民私自出海貿易以及與外國交往,並且限製對外貿易隻能在官方的朝貢體係下進行。
但是,這一時期的海禁政策,主要出於政治軍事需要,並非完全意義上的閉關鎖國,甚至於,隆慶年間明朝政府還部分開放海禁,允許民間商人出海進行貿易活動,史稱“隆慶開關”。
“鄭和下西洋,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比西方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繞過好望角早92年,比麥哲倫環球航行早116年。”
“隻可惜,鄭和之後,直到帝製終結,中國再無大規模海外探險史了。”
“尤其是清朝取代明朝之後……”
寧野說起來滿臉可惜。
“什麼?!”
朱元璋突然一拍桌子,嚇了大家一跳,“這清朝算什麼東西?!咱的大明怎麼會被取代?”
“老朱,彆激動,強一點的封建王朝也就大約兩三百年一興替,被取代不是很正常嗎?大明好歹還有276年的國祚。”
“爹,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你就聽寧校長說完吧。”
朱標聽得正有興致,急忙勸說朱元璋冷靜。
“寧校長,對不住,是咱老朱唐突了。”
朱元璋不好意思地重新坐下。
“那我接著說,尤其是清朝取代明朝之後,采取遷界禁海政策。”
“寧先生,什麼叫遷界禁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