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兒子太強也是問題_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_思兔閱讀 

第121章 兒子太強也是問題(1 / 1)

還好,朱元璋並沒有反悔饒了朱棣。

讓朱標和朱棣大鬆一口氣的是,朱元璋叫住二人隻是為了告訴朱棣,出宮前讓禦醫看一看有沒有受傷再回去。

目送著弟弟歡天喜地又逃離一般地離開,朱標哭笑不得地歎了口氣。

“爹,你這又是何必呢,明明舍不得,為何又要下手?”朱標回到乾清宮殿內,“再說,四弟已經長大成人了,如今又已成婚,您多少給人留點麵子。”

朱標雖然沒有明說,但朱元璋豈會聽不明白。

都這麼大人了,還被老爹打戒尺,傳出去不好聽,對燕王名譽也不太好。

這麼簡單的道理,朱元璋當然知道。

他叫朱棣進宮來,除了抱著對朱允炆和朱棣各打五十大板的心理,也是很糾結,對於自己這個有帝王之才的兒子,到底怎麼辦才好。

兒子太強,對於皇帝來說,也是問題。

精通帝王之術的朱元璋,稍微一轉念,就想明白了另一個平行世界大明的自己,為何在太子朱標薨逝後,沒有選擇自己的兒子朱棣而是選擇皇太孫朱允炆即位。

理由很簡單,朱元璋是主張嫡長子繼承製的,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皇位傳給朱允炆,總比跳過老二、老三傳給老四朱棣合乎情理。

當然,朱元璋對朱標的深厚感情,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或許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即便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也知道一個再樸素不過的道理,可以馬上打天下,卻不能馬上守天下。

朱棣性格與朱元璋相似,朱元璋那麼喜愛朱標,大概也是看到統治方式過於強硬的弊端,因此希望新君能施行仁政。

這可是古代,又已經是明朝了,曆朝曆代的興亡得失已經被總結得很多。

君不聞,賈誼在《過秦論》裡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時就有名言——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君不聞,杜牧也在《阿房宮賦》中說——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恐怕,朱元璋也是擔心殺伐過甚,導致後人再哀大明,因此選擇了溫文爾雅、主張以仁義治理天下的朱允炆來繼承大統。

但是,他千算萬算,怎麼也沒算到,一個真敢剛即位就削藩,一個真敢你削藩我就造反。

此時,乾清宮裡,隻剩下朱元璋和朱標父子二人。

聽了朱標問自己的話,朱元璋並沒有再說什麼,而是招招手,讓朱標走近些,待一頭霧水的朱標上前,朱元璋突然起身,一把拉住朱標的手,將他拉到龍椅旁,強行按著朱標坐下。

“爹!”朱標有幾分驚恐,“你這是做什麼?”

“標兒,我大明一定要由你繼承皇位啊,唯有如此,咱心裡的煩惱才能迎刃而解。”

朱元璋越看朱標越覺得滿意。

曆史上的朱元璋動了遷都的心思,朱標考察後獻上陝西地圖,回京後不久朱標就生了病,提前知道未來的朱元璋現在可是一點遷都的心思都沒有了。

南京挺好的,南北適中,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又處江南富庶之地,物產豐富,文教發達。

不遷都了,說什麼也不遷都了。

朱元璋思緒萬千,朱標則似乎懂了。

看著父親自從去了一趟後世,回來就一反常態,又是對太子妃威言告誡,又是用戒尺教訓朱棣,朱標頓時明白了。

“爹,你去了後世,可是看了我大明的曆史?”

朱元璋知道自己瞞不了兒子太久,一來朱標也被係統召喚,他若真想去後世,朱元璋也攔不住,二來,這事早晚朱標會知道的,晚說不如早說。

更何況,朱元璋也希望兒子幫忙參謀拯救馬皇後的事。

“標兒,接下來要跟你說的,是原本曆史上會發生的事,隻要你我父子齊心,在我們的大明就一定會避免。”

聽到朱元璋這般說,朱標心裡頓時有了不太妙的預感。

不過,正所謂“儘人事,聽天命”,既然他們有機緣提前得知未來,想必定能化險為夷。

接下來,朱元璋將自己前往後世的見聞、遇見寧野以及霍去病、蘭陵王的事一五一十告訴了朱標。

聽說還有其他古人,隻不過朱元璋這次去沒見到,朱標驚訝之餘,也有點激動。

畢竟,那些可都是古之先賢,朱標自然有心結識一番。

可是,當朱標聽到朱元璋說原本曆史上,朱雄英和馬皇後將於洪武十五年先後病逝,他自己也將於洪武二十五年因病去世,而他的兒子朱允炆雖然繼承了大統,卻僅僅隻做了大約四年皇帝就被他剛才嗬護的弟弟朱棣篡奪了皇位,而朱允炆的結局則是下落不明。

心情複雜的朱標,一時間竟不知作何感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我覺醒了天賦之靈 十裡紅妝嫁侯府,渣男前夫後悔了 吃吃吃!吃成最強的魔王大人! 穿過時空來看你 黑暗無儘 穿越60年代的保定城 四字小說 撿到夫郎,攜手未來人生 僵屍:開局小說提取,先天至尊骨 飛升算什麼,我要做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