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
明朝,應天府(今南京)。
乾清宮外,雪樹銀花,整個世界都是一片銀裝素裹。
乾清宮裡,內侍太監小心侍弄著唯一的一盆火爐,因今歲白災肆虐,朱允炆下令削減宮中用度,即便是他也不例外。
“你先下去吧。”
朱允炆坐在龍椅上,看著齊泰、黃子澄遞交上來再次請求立刻削藩的折子。
“喏。”
內侍弓著身子,彎腰低頭後退,緩緩出了乾清宮。
原本冷清的乾清宮,這下更加顯得冷清。
“陛下。”
方孝孺今日受詔進宮,見朱允炆眉頭緊鎖,便知他還在煩惱那本記載未來曆史之書的事。
“陛下可是在憂慮,燕王真的會如這本《明史》所載,將於今年七月,在北平起兵造反?”
“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朱允炆苦笑著搖搖頭,“朕憂慮又有何用?隻是苦了先生,為了朕,曆史上被四叔誅了十族。”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攻占南京之後,多數的文武百官見風轉舵。
唯獨方孝孺拒不投降。
姚廣孝曾勸朱棣不要殺方孝孺,“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朱棣即位需要草擬詔書,便召方孝孺進宮,方孝孺痛哭不止,朱棣勸說:“先生不要自苦,我隻是效法周公輔佐成王而已。”
“成王何在?”方孝孺問。
“他已自焚而死。”朱棣答。
“為何不立成王之子為帝?”方孝孺又問。
“他尚年幼,國賴長君,需要有能力的大人來治理。”
方孝孺步步緊逼,“那為什麼不立成王之弟?”
此時,朱棣已經很不高興,強壓怒火:“此乃朕的家事!”
朱棣命人備好筆墨紙硯,讓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高聲說:“你就是殺了我,我也不會給你起草詔書。”
“你就不怕被滅九族?”
“便是誅十族又如何!”
朱棣聞言大怒,將其投入大牢,隨後誅其十族。(注:關於方孝孺被誅十族一事,曆史上存在爭議,目前尚無確鑿定論,不同史料記載不同。本小說不是真實曆史,讀者可自行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