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對於自家部門的發展前景,張天浩有著絕對的自信。
畢竟從“傳承”上來看,第一任鈦坦星部門的負責人可是自家老師、九州科技創始人!
那些航空航天部門、特殊設備研發中心、發射基地指揮中心還有什麼智造工廠、雲中九龍大數據服務器設計部這些大大小小的技術部門,根本就沒有競爭力!
而且從實際的技術應用上看,他掌管的鈦坦星部門如果不給這些項目提供技術的話,彆說九州空間站這個項目能不能,就連軌道上的這些九州衛星,能不能現在飛上軌道,也是個問題。
航空航天部門指揮中心的高層管理們雖然年紀普遍比鈦坦星部門的高層管理要大一些,但做科研的能夠走到他們如今的地位,心中也都有自己的傲氣。
航空航天總工程師團隊,在開完會議之後,就留了一個老成持重的負責人,出去應付媒體記者提問,其他人就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在自己的小群裡麵,趁著休閒的時候,發表自己的看法。
畢竟內部競爭資源這種事情,最重要的除了要會給老板畫大餅之外,還有就是內部足夠團結,思想統一,力才能往一處使。
“我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航空航天部門這些年雖然是接受其他兄弟部門的扶持幫助,以及大夏航天集團的幫助,才能夠走到今天。
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研究團隊,每年得到的研發資源比起其他幾個部門隻多不少,而且現在還有逐月星艦的研發任務需要儘快落地。
空間站再怎麼難,天樞核心艙已經上去了,後續哪怕達不到三階段完全體,也足夠我們現階段使用了。
而月球基地,諸位用激光筆畫一畫都知道這是一個嶄新的發展機會,麵對這種航空航天發展大踏步前進的機會,我們怎麼可能將其讓給鈦坦星部門?”
“雖然顧總是鈦坦星部門的首任負責人,但他從來沒有在資源分配上刻意偏袒過誰。
不論是哪個部門,都是靠實際成果和研發項目方案去申請資源。
如果我們想在月球基地項目上得到公司的大力支持,我想我們應該儘快想一想如何把現有的成果轉化出所有人都無法忽視的利益。”
“我讚同李工的看法,說一千道一萬,公司與官方機構是不同的,我們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哪怕顧總再看重我們,一直這麼照顧的話,也不免會有閒話產生。”
“意思是,我們也要走商業航天的路線嗎?我不太看好這種依據市場需求配置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以盈利為目的的航天活動。
而且現在航天產業大多都是涉及國家戰略安全,與軍事用途密切相關,且技術難度大、投資大周期長,哪怕我們主動提供技術,大夏官方接收技術、審查技術這幾個環節就要消耗不少時間。
以前我也有過類似的項目經曆,幾乎是以年為記,我個人不太看好。”
“張工,你又鬨糊塗了。
商業航天產業除了有軍事項目最貼近的航天器製造業之外,還有地麵站發射服務業、航天應用服務和其他細分領域的服務,目前咱們那些老熟人大多聚焦在火箭製造和發射服務、衛星製造與運營、遙感服務與數據分析上麵,隻不過這幾個業務能夠賺到的現金還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