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屬於一些本人的猜想,作家說寫不下如有曆史係大神,請多多指點。
不喜看這些的,可以跳過,直接到正文階段。
前文中何太後和宋皇後的劇情相對來說,保真。
關於杜氏的名,曆史資料中暫缺,當今無從得知,隻能希冀考古方麵有所突破。
但其生卒年可以大概推測出來,其第一任丈夫是秦宜祿。
192年秦宜祿隨呂布等人誅殺董卓,說明其應該走進了呂布的核心圈子。
結合丁原在中平五年,也就是188年出任並州刺史、騎都尉來看,呂布是188年才做的丁原主簿。
說明呂布和秦宜祿在188年之前就有交集。
雖然呂布和秦宜祿是州裡人,但一個是五原郡,一個是雲中郡,當時的人視郡為國,視太守為君。
這個是漢朝獨特的兩重君主製,這個不細說。
一般大多數人都不會出郡國,所以前文安排呂布到武泉塞不顯突兀。
但給呂布和秦宜祿的官職偏高。
因《三國誌》的作者陳壽比《後漢紀》的袁宏更接近漢末時期。
三國誌給呂布的說法是188年任州刺史的百石主簿。
後漢紀給呂布的說法是部曲司馬。
司馬這個官職有上有下。
佐軍司馬隻有百石,平時隻能跟隨主將,沒有獨立的自主權。
而彆部司馬卻是比千石,能夠有獨立的指揮和作戰權,能夠都另一部軍馬。
還有軍司馬,也是比千石。軍司馬通常作為將軍或者校尉手下的二號人物。隻要主將不在,軍中事宜一般都由軍司馬來負責。能坐到這個位置的基本上都是心腹,宗親。
文中采用《三國誌》的說法。
原文是:以驍勇給並州以布為主簿,大為親待。
故而有所猜測,呂布可能是既擔任主簿,手下又領有一部兵馬,並且還有一部分義從跟隨。
詳細可參考朱儁在光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78年任交州刺史平叛時,在家中募義從兩千人。
加上丁原除了並州刺史外,還擔任著比兩千石的騎都尉。
騎都尉這個官職隸屬於光祿勳,屬於是不定員的官職。
《後漢書百官誌》:無員,本監羽林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