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丹自打嬴政叫去追問射殺之言後,有些惶惶不可終日,公子丹總還是忍不住去想,這嬴政是一時寬放自己,還是心存欲殺故縱之心。
嬴政會不會就是想讓自己猶如困獸一般,每日夜不能眠,酒飯不思,惶恐不安,這才能讓嬴政一解心頭之恨。
公子丹還真猜到了嬴政的心思,嬴政因公子丹竟敢鼓噪射殺自己,那是氣憤之極,後來也是因為英雄惜英雄,賞識公子丹的殺伐決斷,不想借公子丹在秦為質,將其斬殺。
嬴政覺著要想斬殺公子丹解恨,那也得是派秦軍前去征討燕國,在戰場將公子丹斬殺,方是英雄所為。
公子丹在秦國為質,猶如困獸,將其斬殺,實屬小人之心,嬴政乃秦國大王,不屑為之。再者,公子丹在秦國為質,將其困守於股掌之中,讓其有誌不得為之,似乎更能使公子丹痛徹心扉,那豈不是更為解氣。
嬴政意欲將公子丹困守秦國,心中沒有半點自愧,誰讓你公子丹自請來秦為質,實屬無知者無畏。如今你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看你能有何化解之策。嬴政一想到公子丹每日在質所百無聊賴,空有百般誌向,卻不得為之,心中恨意漸消,得意之情溢出臉頰。
你公子丹殺伐決斷之時,可曾想過會有一日,在秦國為質,終老一生。嬴政想到此處,也是對公子丹心生憐憫之心,少年懷誌,意氣風發,若是最終在秦國一生為質,這要是讓公子丹曉得,不知公子丹會是有如何言表之詞。
公子丹對著石不當催促道,老師儘快前去查驗替身之事,此事不宜再拖。嬴政對丹已有芥蒂,已無放丹之意,趁其對丹看管尚不算嚴實之時,早日從秦國脫身。
公子丹想到自己前途未卜,生死已不由己,一陣捶胸頓足,哭聲帶涕地對著石不當說道,老師,丹如今是悔不當初,不該自以為是,枉猜嬴政會顧念舊情,未向先生求教,便任性而為,才有今日困獸觀天,鬱鬱而終之果。
石不當看到公子丹這幾日焦慮不安,已至躁狂難靜,也是感同身受,一國公子,正當年華,卻要在異國他鄉虛度光陰,直至終老,這是何等淒慘之事。
石不當上前低聲安慰道,公子此時便心存鬱鬱而終,為時尚早,隻石不當有一口氣在,絕不讓公子在秦國久居。石不當明日便再去查驗替身人選,早日成行。
皇天不負有心人,石不當一年前的遠慮謀劃,如今為公子丹帶來一線生機。石不當對這公子丹喜形於色,高興地說道,公子大喜,此次在魏國尋覓到的替身之人,石不當隻一初見,竟以為是公子換裝後尾隨前來。
石不當喝了口淡酒,繼續壓低聲音說道,此替身與公子若是一道站立麵前,皆不開言,石不當不敢說指認之人,確是公子。
公子丹一聽這瞞天過海偷梁換柱之計,已是大有進展,這偷梁換柱之計裡的梁算是有了,接下來就是如何換柱。
石不當又低聲說道,公子平日裡要多與正陽公主攀談,拉上正陽公主一道去秦王宮拜見嬴政。如今你不止是嬴政金蘭之交的舊友,還是秦國大王嬴政的妹夫,常去王宮走動,亦屬人之常情,更要讓秦王宮之內,儘人皆知,鹹陽城裡人所共知。
公子丹何等聰慧之人,石不當這是先要四處招搖,造瞞天過海之勢,伺機再尋機偷梁換柱。
石不當先是讓公子丹多出門,借機去早約好的酒肆,與那裡等候的替身相見,讓替身親眼目睹公子丹的言行舉止,以期學得有模有樣。
石不當更是提議一計,讓公子丹都驚愕不已的換身之策,等替身能形神兼備之時,讓替身代公子丹去往秦王宮內行走,以壯替身能從容應對群臣之膽量。
隻是是否讓替身麵見嬴政,石不當還有顧慮,畢竟與群臣相見隻是泛泛之交,點頭而過,稍有差異也不會讓群臣起疑,畢竟公子丹已是秦國公主之夫,非常人可妄議。
可麵見嬴政,公子丹的王者之氣,怕是替身萬難學到,嬴政與公子丹相識日久,萬一言語稍有差池,露出馬腳,則前功儘棄。
正陽公主眼見公子丹早出晚歸,形色匆匆,與自己相談也是顧左右而言他。尤其是公子丹與石不當相見之時,兩人在自己麵前,隻幾句客套之言,眼神總有閃避之意。
正陽公主已是察覺公子丹有事相瞞,自己與他已是夫妻,為何這般見外。公子丹若是有事要辦,在秦國她可儘力相助,正陽公主心疑歸心疑,自己隻是猜測,並無實據,也不好當麵質問,隻是更為留心。
石不當近日時常匍匐於地,仔細查看著秦國地圖,一會用手比劃著各處郡縣邊城的距離,一會又標記著去往燕國邊境的路徑。石不當看著秦國鹹陽到燕國邊城的這段漫長路徑,也是眉頭緊鎖。
石不當不無憂慮地對著公子丹說道,公子,據石不當這幾日演算,公子即便從鹹陽城內逃出,若替身不能哄騙正陽公主與看管軍尉兩日,公子隻怕還未逃出秦國邊城,就會被嬴政派出的馬隊捉拿住。且當日從鹹陽出城,隻可在早間,因秦國都城鹹陽日落前城門上閂,無人可以出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