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梁憑欄遠眺,望著遠處滾滾的青江江麵,想著此刻的處境,不由思緒萬千。
杜國梁出生在七十年代的一個小村莊,之所以叫做小村莊,是因為這個村子總共也才三十多戶人家。這個屁大的小村子叫做前柳崗村,誰要是攢的屁多了,從村東頭跑到村西頭,那屁還不一定能放得完。
小村子處於丘陵地帶,屬於那種五升打一鬥的貧瘠白土黃沙地。那個年代的中國處於計劃經濟時代,工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群眾生活條件艱苦。特彆是農村,全國大多數農民靠天吃飯,風調雨順時,一日三餐還能吃到個雜麵窩窩頭,一旦遇到乾旱天氣,農田減產,那農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很大一部分家庭甚至連粗茶淡飯都難以裹腹,杜國梁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
小時候的杜國梁生的眉清目秀,像個銀娃娃似的,那圓圓的小臉兒微微一笑,屋裡的蒼蠅也能被他吸引過來。一家人為了他的茁壯成長,勒緊本就瘦骨嶙峋的細腰,把一袋子高粱,半袋子玉米換了一鬥小麥,磨些白麵麵,隔幾日蒸倆白饅頭讓他增加營養。那個時候計劃生育剛剛開始,當地政府為了宣傳計劃生育政策,還特地發行了多種版本的海報。湊巧的是,一次父親背著他到縣城扯布匹,正好遇到縣裡的計劃生育專乾,那位乾部見杜國梁生的齒白唇紅,眉清目秀,一幅富態相,於是就和他父親商量,以八毛錢的代價為他臨摹了一幅畫像用於海報模本。
後來這幅畫像一路輾轉,偶然又被市裡的計劃生育專乾看上,計劃生育專乾大手一揮,又把這幅畫像批量印刷,發行在全市各區縣的城市農村,杜國梁也由此得了個外號,“八毛”。
杜國梁小時候是個勤勞善良的孩子,他九歲時就能幫媽媽燒灶台,十二歲時就拿上鐮刀揮汗如雨的在田地裡割麥子,炙熱的陽光把他烤得黝黑黝黑的,他也從來不叫一聲苦。杜國梁不光勤勞能乾,腦子還特彆好使,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到上了高中,他的學習成績總是排在年級前三名。人的命運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改變,高三那年,正當杜國梁雄心勃勃的衝刺高考時,杜國梁的父親卻因為拿不出每個月二十塊錢的生活費,他抹著眼淚,背著他心愛的課本和唯一的小說《三國演義》被迫輟學了。
杜國梁的性格也就是在輟學那年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怨恨社會的不公,埋怨父母的無能,又嫉妒其他生活條件優越的學生們。他暗暗發誓,要用儘一切手段,過上自己想要的富豪生活。村裡的劉二孬家裡不是很富裕嗎?將來他要甩劉二孬十條街。杜拴柱的老婆不是村花嗎?將來他娶的媳婦,一定要像電影裡的演員那樣,在全村,全公社,甚至全縣都得稱為大美人。
抱著這種超越一切人生活的美好夢想,他想儘辦法從母親那裡弄了幾十塊錢,跑到縣城批發來瓜子到街上去賣。可是折騰了一個多月,也才僅僅掙了不到五十塊錢?這樣的掙錢速度,什麼時候才能過上想要的日子呢?
他覺得生意做的還是太小,要想掙大錢,必須要大投入。抱著這樣的思想,他懇求爹娘多拿點錢讓他做生意。
他爹歎著氣說:
“國梁,咱彆老想著做生意了,老老實實在家種地吧?”
“你和我媽種了幾十年的地,不還是這麼窮嗎?要想改變貧窮麵貌就要做生意,隻有錢生錢,才能發家致富!”
杜國梁試圖給他老爸老媽洗腦,迫切希望他老爸老媽能給他拿出一筆錢做本錢。
“你想要多少錢?”
“兩千,兩千不多吧?”
杜國梁的老爸被這巨額的數字嚇壞了,兒子膽子可真不小,一張嘴就是兩千塊錢?
他一邊咳嗽著,一邊說:
“咳咳……,我的老天爺?兩千?咱家都窮成這個樣子了,我往哪兒給你弄那麼多錢?咳……,就是把我和你媽都賣了,加一起,咳咳……,也不值兩百塊!”
杜國梁執拗地埋怨道:
“你們不讓我上學,又不讓我做生意,你們把我所有的前程都耽誤了,我恨你們!”
杜國梁的老媽實在心疼兒子,她顫顫巍巍地從腰裡摸出一個臟兮兮的手絹,一點一點的展開手絹,那手絹一層層包裹著一疊十塊、五塊、一塊,還有五角、兩角、一角的零碎鈔票。
她往手指上吐了點唾沫,一張一張的數了起來,末了她說:
“我這裡還有六十三塊七毛錢,這是我省吃儉用半年攢下來的,你看看做啥生意合適?”
老媽那肮臟的數錢動作和她那卑微的笑臉,讓杜國梁再也受不了了,被壓抑在心底的憤怒和仇恨緩緩滋生了出來。
他的拳頭握得緊緊的,臉色鐵青,怒聲吼道:
“我不要你的臭錢,你這些錢我看著惡心,快拿開!”
“你這鱉羔子,你是怎麼和你媽說話的?”
杜國梁的老爸氣壞了,他伸手從屁股下麵拿起小凳子,“啪”的砸在杜國梁的胳膊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