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木的存在,和龍族有關,和敖丙有關,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
若非如此的話,在敖丙開辟四九天境的時候,這建木的虛影也不至於顯現出來,將那四九天境給托住。
但建木有著自己獨特性,單憑龍族,就算是其背靠大天尊,也不可能保得住這樣的神物。
所以,這些大羅大神通者們,都不曾遮掩自己對建木的心思。
可此時……這建木的存在,赫然是讓他們都察覺到了那莫測的危機感。
天地之間,能讓他們齊齊產生危機感的存在,無非也就是那幾位而已。
“建木,竟然也在彼處?”須彌山中,同樣推算著那建木所在的準提聖人,可謂是目瞪口呆。
東海那一處神島,他是親自去過的——誰能想到,他親自踏上那神島,奠定那神聖和他們梵教緣法的時候,竟是會錯過建木這樣的東西?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這一下,我們兄弟,卻是要給龍族頂鍋了。”準提聖人苦笑著。
建木之所在,有那天生的神聖孕育。
推算建木,就不可避免的會推算到那神聖的所在——而推算那神聖,就不可避免的,會牽連到這兩位聖人的身上。
畢竟,那天生的神聖,乃是這兩位聖人為了革除梵教之梵,要重修梵教之道統而準備的,至關重要的門人。
他都能想象得到,當其他的聖人們推算建木,卻推算到了他們身上時,那些聖人們心中,會作何揣測。
——就算敖丙是大天尊的弟子,但無論是敖丙還是而今的龍族,都不配直接和梵教扯上關係,不配和梵教‘分享’那建木。
所以,隻能是敖丙背後的存在,比如說大天尊,又比如說是正在即將登聖的西王母,和梵教的兩位聖人達成了一定的默契,如此,才讓敖丙作為他們的代表,分享了這建木所代表的利益。
而在他們所有人都不曾察覺到的情況下,大天尊或者說是西昆侖和梵教達成了默契——那這默契,是什麼時候達成的?
他們的默契,又到底是什麼?
這對天地的局勢,又到底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而這,就注定了,梵教想要將自己的道統蔓延至人族的時候,其難度,會比先前更加百倍千倍的增長。
而龍族,也能在茫然無知的情況下,借著其他大神通者們所推算出來的東西,獨占那建木所代表的利益和意義。
“這對我們而言,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接引聖人笑著道。
建木顯現,落於東海的神島當中,那神島之所在,就注定會成為真正的東海之主脈,會是東海境內,最為鐘靈毓秀之處,最為具有造化之處。
在這處地方所孕育出來的神聖,其根基,也必然會越發的穩固,其存在,也會越發的玄妙,其潛力,更是無法估計——如果說先前,接引聖人對那神聖的預估,是其能成就大羅的話。
那麼此時,在建木承接四九天境,在那神島承接四九天境過後,那神聖的未來,便已經不是‘大羅’這兩個字可以限製的。
“我們梵教當中,或許也能出一個雲霄多寶,也未可知。”接引聖人欣喜道。
一個教派道統,其被人所接受的程度,除卻其教義的教化之功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你這教派,教出了怎樣的弟子。
玄門的時代,截教雖萬仙來朝,但真正成就了太乙的,卻並不多——如果將成就太乙比作成材,那麼算上整個截教的體量而言,截教弟子的成材率,卻並不高。
反觀闡教,門下弟子不多,但能在玉虛宮中留名的,卻個個都是太乙,且大羅有望。
這樣的成材率,不說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七八十,卻總是有的。
但偏偏,天地之間的仙神們,卻盛傳,截教通天教主,上清聖人,才是天地之間最為擅長於調教弟子的人,闡教教導徒弟的本事,平平無奇。
為什麼?
不就是因為截教出了幾個如同多寶,雲霄,趙公明,金靈聖母等等幾位堪稱橫壓一代的弟子嗎?
如果將聖人的弟子,比作天地之間的萬花,那麼截教那幾位弟子,自然便是這萬花當中,最為燦爛奪目的——這燦爛奪目的光華之下,那些朽木,枯花,自然也就無人在意。
截教萬仙來朝,可也是在截教出了多寶道人,出了雲霄道人他們過後,這才有了萬仙來朝的氣象。
而在玄門的時代過後,天地之間如今最具有盛名的人是誰?
當然是大天尊!
大天尊的氣象,連他們這些聖人都比不過。
為什麼?
除卻大天尊為天地所謀取的利益之外,敖丙的存在,也同樣是所有人都不得不在意的因素。
對這一代的後輩們而言,敖丙的存在,便是最為燦爛的星辰。
調教出了敖丙這樣的弟子,那縱然是聖人,也都是對大天尊報以無比的羨慕和嫉妒。
而在敖丙過後,玉清闡教的楊戩和哪吒,同樣也是赫赫有名。
反觀上清截教,這新生的一代,卻籍籍無名,於是,明明截教的勢力和實力,依舊是無比的恐怖,但玄門之正宗,卻正一點一點的往昆侖山轉移。
不過,無論是正在闊氣的闡教,還是曾經闊氣的截教,都是出過這種璀璨奪目的弟子的。
可他們梵教,從還是西方教的時候開始,便從未有過這樣的弟子誕生——雖然教中有孔宣這樣橫壓一時的存在,但孔宣,也並不是他們梵教自己調教出來的弟子。
所以,梵教的兩位聖人,明明是一門雙聖,親如一體,但在上清和玉清他們麵前,說話卻並不是很有底氣,更是難以越過他們,向人族傳道。
畢竟,你提及你想要傳你聖人之道的時候,人家反問你一句,你教出過怎樣的弟子?
兩人自然也就答不上來。
而你家的聖人道統,連一個出色的弟子都教不出來,你說伱有教化世人之力,誰會信呢?
包括大家揣測聖人實力的時候,也同樣是因為梵教兩位聖人沒有教出過什麼恐怖的弟子來,故此,便在隱隱之間,將梵教這兩位聖人,當做天地聖人之末。
在過往的無數年,每每思及此事,梵教這兩位聖人,都是輾轉反側,內心的苦悶,無法和外人道之。
教弟子,又哪裡是這麼簡單的事呢?
所謂弟子尋名師,可名師,又何嘗不在找弟子呢?
要教出一個尋常的【人傑】,當然是不難的,作為聖人,信手便可為之。
可要教出一個如同多寶,如同雲霄,如同敖丙,如同楊戩那樣的存在,那他們所選擇的弟子,其自身,當然也要有無窮的根基,其存在,便要占儘天時地利,不說儘奪天地之造化,但也要秉承天命而動。
兩位聖人,從太古一直找到現在,這才在東海找到了那還在孕育的璞玉,對其寄托以無比的期待。
而如今,四九天境開辟,建木重現,令他們所選定的那璞玉弟子,有了更加雄渾的根基——也讓作為後來者的他們,在收下那弟子為徒過後,會欠下龍族更多的因果。
可現在,他們替龍族扛了這建木的風波,那麼彼此之間,自然也就因果兩消。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