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決勝的時刻
第636章決勝的時刻
“白光仙君,大軍登龍城在即,你們可曾準備好了嗎?”
對戎狄的征戰,是從兩個方向下手的。
於下,是當滅戎狄,削落敖丙在姬周的聲望,並斬斷敖丙乾涉人間的觸手。
於上,則是白光仙君他們,要在大軍掃蕩龍城之時,將敖丙鎖在龍城之外,避免和敖丙照麵,明確逼迫敖丙認輸,令敖丙之後,不再乾涉人間事,又或者是無顏乾涉人間事。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不能和這位四瀆大龍神照麵,不然的話,萬一這位以敏銳著稱的四瀆大龍神,察覺到了自己體內的法力,那就萬事皆休。
“陛下放心。”白光劍仙禮道,“四瀆大龍神過於傲慢,端坐琅山不動,我等已在琅山四野,起了鎖魂封幽七絕之陣。”
“此陣,有護持太乙之魂魄不墮幽冥之效。”
“有此陣在,我等亦可毫無忌憚的出手,縱然不慎斬殺了四瀆大龍神,我等亦可攏住其魂魄,將其魂魄送歸四瀆,如此,也不至於徹底開罪西昆侖。”白光劍仙說道。
天地之間的生死,自有法度——太乙之下的生靈,都受壽元所限。
而太乙之上的生靈,而超脫生死之限製。
是以,幽冥的生死簿當中,並無太乙之名號——又或者說,太乙之上的名號,單獨列於一冊,而那一冊的內容,縱然是幽冥的鬼神,都少有人知。
是以,其他的生靈,當他們壽儘之前,生死簿便會有所預兆,然後對應的幽冥鬼神,便會前往接引其魂魄。
可太乙道君隕落,在其隕落之前,以及其隕落之時,幽冥是不會知曉的。
隻有當太乙道君被斬殺,其魂魄在沒有意識主導的情況下,力量四散,對天地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過後,幽冥才會有所動,才會派出相應的使者,將這魂魄接引至幽冥。
而鎖魂封幽七絕之陣,其玄妙之處,便在於能斷開魂魄對天地的扭曲,能斷開幽冥對當處的感應。
如此,縱然是他們合力撲殺了敖丙,將敖丙的意識都打散過後,也能借助法陣的玄妙,隔開幽冥的感知,然後從容收攏敖丙的魂魄。
甚至於,在這過程之間,在敖丙的魂魄上動一些手腳。
而這鎖魂封幽七絕之陣的來曆,則是在南真道人的影響之下,眾人堅定了對敖丙的殺意,又擔心真的打殺了敖丙,令敖丙魂歸幽冥過後,引發不測的後果,於是白光劍仙便回返玉山劍宗,從宗門當中所求來的秘傳之陣。
“那就好。”姬宮涅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琅山那邊,就托於仙君了。”
“待得此戰過後,孤王自然會親往玉山劍宗祭祀,以足玉山之願。”
……
“人王那邊,安排妥當了嗎?”南真道人看著回轉的白光劍仙。
“道君放心,大軍轉進,都已妥當,龍城破滅在即。”
“如今,就等著我們往琅山一行了。”白光劍仙在南真道人的麵前恭敬道。
雖然一直都是他代表眾太乙和人王交流溝通,但眾太乙當中做主的,卻是南真道人,隻不過南真道人本身就不喜人王,而人王也顧忌南真道人的眼力,擔心出了鎬京,沒有了人道之氣的壓製過後,自己體內的法力被看出來,故此,自從踏出邊關過後,人王和南真道人,便從未見過麵,一直都是白光劍仙作為使者,在兩者之間來回溝通。
“那就好。”南真道人點了點頭,但心中不安的感覺,卻是越發的強烈。
“白光道友,你覺得,我們有忽略什麼東西嗎?”
“道君是在擔心什麼嗎?”白光劍仙也順勢在南真道人麵前坐下來。
“隻是覺得,自我等破去風雨過後,四瀆大龍神,到如今都不曾再度出手,此舉,頗有些反常。”
南真道人緩緩開口。
自從他們出關過後,他就一直提高了心神,一直在等著,敖丙施展手段,遲滯大軍的推進,在他們的麵前彰顯自己那無比的偉力。
然而,在踏進了這草原過後,除卻這草原都變成了如同神域一般的森嚴之地過後,他們這些太乙道君們,卻絲毫不曾感覺到有彆的來自於敖丙的壓力。
這茫茫的大草原上,更不曾顯化絲毫的異象,不曾有絲毫地勢的改變,阻攔大軍的前進。
一切的情況,看起來就如同敖丙已經是放棄了‘反抗’一般。
這太不合常理了。
不合敖丙的實力,更不合敖丙的個性。
“道君會不會太高看四瀆大龍神了?”
“此番掃蕩戎狄,於人的層次而言,人王親領大軍出征。”
“於天而言,有道君代表昆侖,秉承聖人之意,帷幄天命。”
“再加上這鎖魂封幽七絕之陣,欺幽冥之權。”
“此戰,可謂是天命,人心,鬼神,皆在我手。”
“四瀆大龍神越是強橫,就越是能體會到此間的森嚴之意。”
“他的性子越是周全,就越是應該守在琅山不動,安穩經營琅山,以保全自己這麵旗幟不倒。”
白光劍仙理所當然的的說道。
“更何況,先前的時候,四瀆大龍神以我心持天意,將自我的意誌,契入天地的變化之間。”
“可那風雨之變,被我等合力強行破除,四瀆大龍神,必定會受此反噬。”
“還有這大草原上的狂亂獸群,以及這化作了神域一般的大草原。”
“可見,四瀆大龍神已然決意要將這一場勝負,係於自己一身,如今正調和戰場,想要以地利,而抵抗我等所持之天命。”
白光劍仙分析著敖丙的心態,分析著敖丙為什麼到現在都還不曾出手的原因。
“非要說的話,其實四瀆大龍神,已經出手了。”
“這大草原的變化,便是四瀆大龍神出手之前的引子。”
“也有幾分道理。”南真道人點了點頭,將自己代入敖丙的角度。
想著,如果自己立於敖丙的立場,那麼此時,自己會作何舉措。
首先,求援是不可能的。
敖丙背後的,是正在成就聖人的西王母——而自己代表聖人下場,那麼這一場爭端,便不可避免的將這一場爭端的意義,推到了另一個層次。
一位古老的聖人和一位即將成就聖人的新聖人之間的碰撞。
古老聖人,是一個立場。
新成就的聖人,亦是一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