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始皇帝,玉皇見天蓬
第721章始皇帝,玉皇見天蓬
時間,就這樣緩緩而過。
人間的各路諸侯,越發強盛。
人王的權威被更進一步的剝奪時,諸侯之間的戰爭,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殘酷。
楚王熊新所參悟出來的,霸業的秘密,也隨著時間的流淌而消散,最後,楚國的霸業,也化作虛無。
人間大地上,新的霸主崛起。
緊接著,是那些賢人們彼此學說的恐怖傾軋。
當敖丙離開了這天地過後,整個天地的進程,都似乎是在陡然間加速了一般。
諸侯之間的征戰,也直接越過了彼此之間的底線,將征戰,化作了廝殺。
弱小的諸侯,直接被滅國,身死,就連宗廟,都在廝殺之間,化作土灰塵埃。
而那些參與了人間爭端,和各處諸侯綁定得越發緊密的仙道宗派,也同樣是覆滅了無數。
便是那些在過往的時候,素來都不參與人間爭端的水神們,都在諸侯的廝殺之間,更跌了一輪又一輪。
到了後麵,原本被無數仙神所追求的水神之位,都已經是化作了燙手山芋,令眾仙神,避之不及。
在這前所未有的征伐與混亂當中,那僅存的七個諸侯國,幾乎每一個諸侯,都有統一的可能——幾乎所有的仙神,都能感覺到,那屬於人王的氣脈,就在這七個諸侯之間孕育。
在這征伐之間,無數的宗派隕滅的時候,亦有無數的強者崛起。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直都藏身於秦國的水德星君,終於是說服了另外的四位星君,然後出現在了秦國宗室的麵前。
“秦國,乃惡來之後,殷商之遺民。”
“我雖為神,但也曾是殷商之臣子,可你家先祖,飛廉,惡來,感情甚篤。”
“若秦國國勢尋常也就罷了。”
“可如今,秦國既然有人王之象,我自然是不吝於為你秦國奔走。”
水德星君對這一代的秦王說道。
“且放心去做,放心去戰。”
“當年商周一戰,姬周取代殷商——但並不代表殷商輸了。”
“殷商的許多舊臣,都入天庭,列為尊神。”
“他們和殷商的香火情,一直在!”
“若是秦國,能秉承殷商之玄命,將人王的道統,從姬周的手中奪回來,大家都會支持你。”
“也都會站在你們這一邊。”水德星君魯雄說道。
而在他的對麵,秦王也沉吟。
七個有可能成為人王的諸侯——但每一個諸侯,其成就人王的機會,都是不同的。
而在諸侯之間,秦和楚,這兩個國度,他們接續人王的概率,是最低的。
畢竟,秦國乃是殷商之後。
楚國,又和妖族的關係,過於緊密。
他們想要統合人族,其難度,天然的就在其他諸侯之上。
這一點,已經在先前的霸業當中得到過證明——楚和秦的霸業,是接續的,這兩位霸主的實力,亦是最強的,但同樣,這也是霸主之位,坐得最不穩的。
所以,對於統合人族這件事,秦國上下,都沒有什麼熱衷。
可如今,水德星君的這一番言語,卻是讓這一代的秦國,憑空的在內心生出了無窮的野望來。
天人,在對立的同時,亦是一體的——當天庭當中,其他的仙神,都還在想著,要如何在諸侯當中落子的時候,那些和殷商有關的仙神,卻是突然合力在秦國下注的話。
這足以影響七國之間的平衡。
而爭王這種事,奪天下這種事,素來都是一步快,步步快。
隻要秦國能先成勢……
“這就是我們選擇秦國的原因。”與此同時,天地之間的那些大羅,也同樣在彼此溝通著。
他們選擇秦國,並不僅僅隻是因為過往的世代所延續下來的大勢。
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天庭的局勢。
因為那一場商周之戰的後遺。
商周之戰,雖然姬周取代了殷商,但這並不代表著殷商的失敗——諸多的殷商舊臣,都來到了天庭成為了天庭的正神。
而在這漫長的時間當中,這些殷商的正神們,觀察著天地變化的同時,也越發的能察覺到,帝辛的‘正確’。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殷商的正神,他們心頭的不甘,以及後悔,也一直都不曾消散。
尤其是在商周之戰當中,因為認為帝辛錯誤而選擇了投降姬周,以此撥亂反正的那些人,同樣亦是如此。
對於秦國這殷商遺民,且從來不吝於承認自己是殷商之遺民的諸侯,天庭的那些仙神,從來都是有所偏向的。
而這,就是天地之間的大勢!
大天尊坐了死關過後,天庭在天地之間的聲勢雖然大減,在諸多大羅們紛紛入世過後,天庭的影響力也有所降低——但無論如何,天庭,都是這天地之間的,唯一的一個,有著宰執天地之名義的神庭。
尤其是在姬周確認了‘天在人上’的上下尊卑過後,天庭的存在,更是對人族的大勢,有著無比爭議的影響力。
當天庭對人間的諸侯有所偏向,且早早的就表現出了這偏向的時候,那縱然是聖人,都不好直接否了這整個天庭的意誌。
於是,自歸墟延續出來的曆史。
加上天庭偏向所形成的大勢。
再加上秦國自身,被水德星君所挑動起來的爭王之心。
於是這秦國,便大勢已成。
可正如曾經某位大羅所言——人族,是敬畏天命的。
但人族,也是最為不敬天意的。
而在秦國的這天命之下,其他的幾位諸侯所表現出來的態度,都是一樣的:天命?狗屁耳!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秦國的存在,便也成為了諸侯之間的眾矢之的。
七大諸侯當中,便是楚國這種和秦國關係極佳,且有過數千年盟約的楚國,都選擇了站到秦國的對立麵,選擇了不再和秦國繼續他們彼此的盟約。
七大諸侯之間的亂戰,變成了六個諸侯聯手對秦國的戰爭。
縱然是秦國有著關中之地利,又有著天庭眾神的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依舊是被打得灰頭土臉。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諸侯之爭,便不再是義,而是利。
當敖丙還在那些大羅的道場之間輪轉,想要重塑天地之義的時候,信義所存在的另一極,人間的信義,卻已經開始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