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廣成子的請求
第735章廣成子的請求
是啊,為什麼呢?
聽著敖丙的疑惑,廣成子也沉默起來。
他在天地之間,已經消失了許多年。
闡教被人謀算,最為危險的時候,他不曾出現。
闡教強盛的時候,他不曾出現。
佛道兩家有變局的時候,他不曾出現。
天地之間,有任何一場和他,和闡教有所牽連的變故出現之際,他都不曾出現。
可現在,他卻突然出現了。
在成就大羅過後。
在與他全然沒有關係的變故發生之時,他出現了。
一個都不願意在大羅文牒之上留下印記的人,陡然現身,要乾涉這天地的大局。
甚至要親身出麵,阻攔那不知道多少的大羅。
為什麼?
“或許,是因為愧疚吧。”良久之後,廣成子才是低聲的說道,他伸出手,似乎是想要抓住什麼一般,但卻又完全不敢握緊。
“師尊門下諸多弟子,我是其中最不成器的一個。”
過往世代的記憶,在他的腦海當中輾轉。
最不成器,並非虛言。
但正是因為最不成器,所以元始天尊,才對他最為關注。
在所有的弟子當中,作為大弟子的,最不成器的廣成子的身上,元始天尊付諸了最多的心血。
而這種偏愛,實際上並非是元始天尊的偏心,而隻是因為元始天尊對每一個弟子的關心——他希望每一個弟子,都能成材,故此對於那些比較難以成才的弟子,自然也就格外的關注。
可廣成子,卻將這種關注,當做了偏愛。
自以為自己,是元始天尊最看重的弟子,以此自矜自傲。
彆說是其他的玄門弟子了,便是闡教內部的那些師弟,廣成子都不是很看得起。
因為自己的自矜自傲,又對局勢,過於的不敏感,是以很多個世代,自己都會成為闡教的破綻。
不僅僅隻是得罪了其他的道人,同樣也讓闡教內部,產生裂痕。
是以,幾乎每一個世代,玉清元始天尊,都在收拾闡教的攤子。
雖然在成就大羅過後,知前世,知後世……知曉,自己被元始天尊關注,知曉自己能成就大羅,不是因為自己有多麼強,恰恰是因為自己最為不成器,也最為的沉不住氣,在那個時候,自己也想要補償,也有所補償。
但那些被被傷了的師兄弟們的心,又該如何補償呢?
闡教內部的裂痕,又該如何彌補呢?
沒有辦法。
所以,廣成子這一個世代,才是一直都在逃避。
在他看來,如今的太乙真人執掌門戶,顯然是要比自己執掌門戶更好的。
——畢竟,太乙真人對外,雖然倨傲,但對內,卻是極其的護短。
這種護短,對於重聚闡教的人心,可以說是至關重要。
“我雖成大羅,但闡教當中,又豈缺一大羅?”
“以眾師弟的天資,若非師尊特意壓製,他們當中,哪一個成不了大羅呢?”
“如太乙師弟,就算有師尊壓製,但也依舊踏足大羅——之後的每一個世代,也都能成就大羅。”
“能如我一般,成為闡教唯二的大羅。”
“太乙師弟如此,其他師弟,又能差到哪裡去?”
“對我而言,永不回闡教,便如徹底的死去一般,便是對闡教最大的貢獻。”
“我之本意,亦是一直藏而不出。”
“奈何,天地之局,似有所變。”
“玉鼎師弟,有扣關而動,觸及大羅之象。”
“此舉,疑似師尊,已然放開了對諸位師弟的壓製。”
“慈航師弟,亦有此感。”
正說著,敖丙便發出了自己的疑惑。
“廣成前輩言,玉清聖人刻意壓製諸位前輩的進境,令諸位前輩不成大羅。”
“這一點,晚輩卻是不明白。”
大羅的可貴,是每個人都知曉的。
大羅的境界,亦是每一位修行者,都想要成就的——古往今來的修行者,誰不想自己成就大羅?
誰不想,讓自家的弟子成就大羅?
可偏偏,在廣成子的口中,元始天尊的行徑,卻是和天地眾人之所思所想,截然相反。
“因為歸墟啊。”廣成子出聲。
“歸墟之下,真真假假,生生滅滅。”
“天地,開了又滅,滅了又開。”
“若是我輩成就大羅,代代天地的過去,相互混淆,敵友,親仇,來來去去,變幻莫測,有幾人能穩住自己的心境?”
“但不成大羅就不同了。”
“每一次天地的生滅,都是一次新生。”
“上一個世代的恩怨,舉徑,都和這一世沒有瓜葛。”
“如此,每一個世代,諸位師弟們,都能乾乾淨淨的開始。”廣成子說著,然後又舉了一個例子。
“就如小友你。”
“這一個世代,你與龍吉小友,有道侶之緣——但在之前的某一個世代,龍吉小友的道侶,卻是另外一位。”
“不成大羅,便沒有前塵,沒有前塵,上一個世代的事,就影響不到現在。”
“但若是之前的時候,龍吉小友便成就大羅,那這前塵,就必定對兩位有所影響。”
“鎮元子說,不問前代——這所謂的前代,就在這一點。”
“師尊不令諸位師弟成就大羅,便是為了保護我等。”
廣成子說著,然後便很快的略過了這一遭,又將話題帶了回去。
“如今,師尊對諸位師弟的壓製,有所放開。”
“那便意味著,這一個世代的情況,和過往的世代,都有所不同。”
“或許,這一個世代,便是真正的終極之世。”
“無數個世代的謀劃,天地的未來,其終局到底如何,便都在這一個世代上。”
“若真如此,那不止是諸位師弟,便是楊戩,哪吒等,都能觸及大羅。”
旁邊,觀世音大菩薩亦是點頭,給廣成子的言語作證。
“接引聖人在無數個世代之前,曾有大願,許生靈在未來以無限安樂——接引佛祖寂滅之前,便言曰,未來將至。”
“故此,接引聖人寂滅而去。以聖人之功果,開辟佛門之未來。”
“準提聖人,斬落前身,以聖人之功果,承接終生之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