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北海暫平
第816章北海暫平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無數年過後,在這越發沉寂的天地之間,第一個得道之人,趙公明得道,可以說是巧合。
第二個得道的人,太乙真人,也可以當作是其奪取了闡教權柄過後,闡教氣運的回應。
那這第三個得道的人,青龍敖丙,又該怎麼說呢?
這諸多的大羅,無數的太乙,都在思索——尤其是,當他們發現,三個得道的人,三個得道的時機,都和敖丙相關的時候,他們心中的思緒,就更加的複雜了。
無數的人,都思索著,都沉吟著。
“天規,天規……天地之勢,竟是以如此之局而動嗎?”
最終,所有的人便都確定,這一個殺劫的大勢,其一必定就應在那天規之上!
這樣的心態之間,這無數的練氣士們,他們對待天規的態度,便又有所不同。
從最初的排斥,然後是敬而遠之,到如今,敖丙成道之時,便已經有不知道多少的太乙,思索著往司法大天君神殿一行,還有那些並不將天規當一回事的大羅們,也同樣考慮著,是否要將自家的弟子,也調遣到那司法大天君神殿當中,以謀取機緣。
同樣,在這個時候,亦有更多的大羅們,在心頭生出了慶幸——還好在先前的時候,有人提議,不可令那司法大天君獨掌天規,從而使得大家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的機會。
畢竟,那天規的內容當中,除卻死律之外的生刑,才是更加複雜,更加多變,也更加耗費心力的東西。
若是這天地的大勢落於天規之上,那毫無疑問,那生刑之間所承載的大勢份額,絕對超過了死律!
“當儘快定下生刑之章——就算其不完善,但也當儘快推出,好讓眾仙有度可依。”
“至於說其內容,瘲有所缺漏,可如死律一般,後續增補便可。”一位大羅緩緩出聲。
另一位大羅,亦是點頭。
“道兄言之有理,生刑不如死律,縱然出了錯漏,但也有彌補的餘地。”
“玉皇陛下可立一司,觀天地之風物,查萬靈之人情,但凡天地聖靈對生刑死律有所感,有所亂,有所惑,便可將這諸多情況,逐一彙來。”
“我等以此對天規加以增補,調整,便有據可依。”
“道友此言,實乃上善。”又一位大羅唏噓,“我輩大羅,縱然竭儘全力體察天地,會於萬靈,可我等,終究是大羅。”
“我等的視角,那那些尋常練氣士,和那芸芸眾生,終究是有區彆的。”
“我等所以為的難處,在他們看來,或許隻是笑話。”
“我等所以為的尋常事,在他人看來,或許便已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與其我費儘心機,思量諸般,不如定好框架,合眾生之智,填充補全。”
“先將大略傳下——之後,若有人勾動細節,我等,再與之磋磨細節。”
“發現什麼,便補充什麼。”
“如此,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終有一日,能令這天規,儘善儘美。”
“可我隻怕,若天規不全,便有人以天規無禁,則悉可為之為由,戕害眾生,最後責於天地,罪於天庭。”片刻,又有大羅出聲,言語之間,可謂憂心忡忡。
天規所代表的,並不僅僅隻是權柄——還有責任。
往昔的時候,天庭不曾製定天規,故此雖然天庭立於雲端之上,可天地之間的生靈,也隻當天庭是一個大一點的山頭,而非是將天庭當作一個管理天地的存在,天庭,也從未如此對天地之間的生靈,做出過宣告。
這樣的情況下,天地之間,無論發生什麼變故,便也和天庭無關,天地之間的生靈,也不可能因此怪到天庭的身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玉皇沒有擔當的原因。
因為他不敢,也不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
而如今,在時勢的推動之下,天規‘應運而出’,天庭,亦是借此宣告了自己的對天地的統治——於是,那無比沉重的責任,自然也隨之而來。
——出聲的這位大羅,顯然是和玉皇比較親近的大羅,他便是以這種方式來提醒玉皇,是否已經做好了承擔這責任的準備。
若天規完善也就罷了,可若是天規不夠完善的話,那所造成的後果,那帶給天庭的衝擊,絕對會比玉皇所想象當中的大。
無量生靈的不滿和怨恨之下,就算是大羅的道果,都要為之崩潰!
“那就需要天帝出麵,警醒眾神,令他們多多體察天地之間的變化,及時增補天規,以消弭眾生之怨恨了。”提議先推出天規的那大羅以一種理所當然的語氣道。
“自當如此。”
“不過,在這個問題之前,各位道友是否應當先將天規的框架商議出來呢?”
“這天規之律,是如死章一般,一文而蓋於天地,還是稍做權變,令不同地域,不同種族,各有區分呢?”
“又或者,諸位道友的道統,各有法度——若是天規與諸位道統的法度相悖,又當如何呢?”
……
人間,端坐在雲端上的敖丙,已經將自己的目光,從戰局之上移開。
北海的戰局之間,聞仲麾下的大軍,在開局的吃虧過後,隨著袁福通一方的那些練氣士們,或是被逼迫著踏進界空廝殺,又或是直接死在界空之間,又或是直接逃離戰場,袁福通麾下那些看起來精銳無比,在素質上碾壓聞仲一方的士卒,便也逐漸的顯現出自己的本質。
那是源自於生機本源層次的,不調與不諧。
——雖然長生魔賊的練氣士們,在這層麵經曆了無數年的積累,但那些積累,終究是都立於紙麵上,他們的研究,也從來都不是為了大規模的戰爭而存在。
而在北海,便是長生魔賊顯化於天地以來,第一次成規模的,將自己的成果,用於人間的戰場。
這種從紙麵落於實處的結果,注定需要用諸多的時間和性命來調整其間的細節,如此,才能令這些東西臻於完美——但很顯然,這突然席卷起來的戰爭,並沒有給那些長生魔賊們調整的時間。
戰爭的最初,那些在倉促之間調製的甲士,還能借助那些太乙仙神們的法力,維持著身上的不屑,避免他們身上那些不屬於人道的東西,和人道的力量發生衝突。
可隨著戰局的推進,隨著袁福通一方的太乙練氣士們,逐一的退場,那些精煉甲士身上的問題,便也逐步的顯現出來。
然後,那高歌猛進的戰線,便在所有人都不經意之間,轟然崩塌。
而在袁福通一方的諸侯們,察覺到了這種情況,想要逐步後退的時候,便赫然是發現,他們的退路,已經被聞仲給截斷。
二十八個節點,幾乎是卡在了袁福通大軍後退的每一個節點。
而當袁福通的軍勢崩潰的時候,以這二十八個節點為根本,一個龐大無比的,介乎於人道軍陣和仙道法陣之間的陣勢,便隨之展開來。
這陣勢的玄妙,便隻有一個,便是引霧。
此霧,非是尋常之霧氣——而是當年,軒轅和蚩尤相爭的時候,蚩尤所引動的霧氣。
霧氣當中,不辨南北西東,隻是最基礎。
更玄妙的是,霧氣混淆感知,加速生靈精氣神的消耗和流失。
如此,那霧氣當中的生靈,便不知曉自己位於何處何地,亦不知曉,自己已經趕了多少的路,和友軍還有多少的距離,周圍又有多少的敵軍等等……
逐鹿的時候,蚩尤便是張開此霧,席卷三百八十萬裡,霧氣當中,軒轅麾下的兵卒,仙神,便被徹底混淆於大霧當中,再也無法走出來。
若非是彼此,軒轅黃帝造指南車,遙感穹天之星辰,合於南北二鬥,又有星辰之上的神聖,強行將星辰的力量落入迷霧當中,在那迷霧當中演化周天星象,使得指南車能借此而動的話,說不得軒轅麾下的精銳,連同那些相助軒轅的仙神,都要被蚩尤給徹底剿滅。
而此時,聞仲借助截教陣法,將軍陣與之相合所引動出來的這霧氣,雖然隻得十二萬裡,遠遠不足以媲美蚩尤之霧所席卷的三百八十萬裡,但在這太乙之輩都難以乾涉的戰場上,這十二萬裡的霧氣,便已經足以斷絕袁福通麾下大軍的歸途了。
“戰爭要結束了。”看著袁福通麾下的大軍,在混亂之間闖進濃霧,然後又從濃霧的原處走出來,敖丙便是知曉,這一場戰爭,已經是到了終局的時候。
本來就士氣低落的大軍,在那濃霧當中幾個來回,體力又被折損的同時,更是讓那士氣,近乎於崩潰。
尤其是,當聞仲一方的練氣士,也就是金靈聖母他們從界空當中出來,各自在軍陣之間顯現自己的存在感。
然後,聞仲再度溝通人道,讓人道將袁福通陣營當中的那些奇形怪狀的類人生物,都展現在人道之前。
於是,袁福通一方的大軍,和人道的關係,亦是被隨之切斷。
也就在這一刻,那本就跌至穀底的士氣,便徹底的崩潰。
原先還能提起來的幾分力氣,在頃刻間消失得乾乾淨淨。
原先還能忍受的,身軀當中,因為本源對衝而生成的痛苦,亦是在這一刻,化作了無法忍受的折磨。
便是勾連在身上的機甲,都化作了無比沉重的負擔。
“輸了啊!”濃霧當中,袁福通看著身邊和那些軍隊聯係的信號,一個一個的消失,整個人,都變得癱軟無力。
“君侯,人還在,就還有希望。”
“以北海的疆域,就算這一次輸了,我們也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聞仲不可能一直守在這裡!”
“這一次過後,長生仙庫對甲士的改造,也會更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