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對劉曜還是比較有好感的。
這次下發屠胡令,他本就是試探劉曜的心胸。
而劉曜也沒有讓他失望,在屠胡令下發之初,並州那邊就暢通無阻。
雖然彼時劉曜不在並州,可若非房玄齡深知劉曜的性子,屠胡令也傳不出並州。
其後,隨著屠胡令傳遍天下,洛陽朝堂百官儘皆怒罵時,劉曜挺身而出,說出那句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話,劉宏等人定然不會同意屠胡令之事。
彆說發兵來攻了,不設下禁令,阻攔各地義士來幽州就算好的了。
加上司馬徽在他起兵之初,給他謀得啟動資本,劉曜又為司馬徽的弟子。
所以,對於劉曜,冉閔極為欣賞。
隻是,如今鮮卑主力即將抵達,若是再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縱然大軍再多,也不過是一盤散沙,如何麵對凶殘的鮮卑主力大軍?
聽到冉閔的話,項羽神色陰沉。
原本他以為,經過之前的鋪墊,冉閔應該心向他才是。
即便不推舉他為盟主,也會自己拿下盟主之位。
再不濟,也該提出比武或者比試統帥能力,以此拿下盟主之位。
可他沒想到,冉閔雖然跟劉曜素未謀麵,可他們之間早有交集,彼此之間更是神交已久。
現在,冉閔提出這個方案,他還能說什麼?
畢竟,正如他所言,冉閔身為此地的東道主。
乞活軍在起兵之時,就待在這裡,如今這裡早就化作乞活軍的駐地。
他們這些人都是客場作戰,冉閔一句話頂的他們十句話。
所以,隻能神色陰沉的站在原地,心中暗暗祈禱鮮卑大軍快點到來。
在乞活軍這邊商議推舉盟主之事時,劉曜也率軍踏入代郡。
沿途,將樊梨花也同樣帶到大軍之中。
對於樊梨花,劉曜心中始終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畢竟,其人不僅是他第一個召喚出來的華夏人傑,因為係統植入記憶的緣故,他和樊梨花算是青梅竹馬。
之後又跟他千裡迢迢前往潁川,拜師司馬徽,入長社,血戰黃巾。
這一路走來,樊梨花幫助他良多。
自從樊梨花被他放到壺關後,他已經半年多沒有見到樊梨花了。
此次途經壺關,劉曜自然會將樊梨花帶上。
一路上,急行軍之下,劉曜帶著大軍浩浩蕩蕩的穿行代郡,抵達上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