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謀士的話,暫時將郭嘉安排進去,待之後招攬,或者召喚到新的謀士,在替換郭嘉。
其三為他的親衛大軍,合計十萬。
統帥為他,副帥為霍去病
軍中武將為高順,宇文成都,典韋,李存孝,薑鬆,霍去病,樊梨花。
謀士為王猛。
在他處理其他事務時,以霍去病帶領大軍訓練。
除卻這三大主戰兵外,還有陳慶之的白袍軍,冉閔的乞活軍。
白袍軍數量稀少,暫時將其和陷陣營一起,編入他麾下的親衛大軍中,待日後陳慶之立下大功,擴編軍隊時,在將他拎出來,獨領一軍。
當然,陳慶之現在威望不足,本身的武力更是菜鳥中的戰鬥機,之後他還要費些心思,為陳慶之麾下配備一些武將。
至於冉閔麾下的乞活軍,劉曜打算將他放在陰山之後建立的關卡處。
畢竟,冉閔下發屠胡令時已經說過,今生不會殺一漢人,劉曜雖然覺得可惜,可也不願讓冉閔違背自己的誓言。
所以,隻能讓冉閔自行補齊五萬大軍,以冉閔為帥,葉塵為軍師,讓他們率軍鎮守新的陰山關卡,防備鐵木真等異族。
有冉閔在,他幾乎不用擔心後方不穩。
這樣算下來,若是大軍補齊,他麾下將能聚集三十五萬大軍。
如此兵力,一旦訓練出來,待天下大亂時,他將能勢如破竹的占據河東,河內,將這個四戰之地拿下。
隻要拿下河東和河內兩郡之地,南下可達豫州,南陽,北上可攻兗州,青州,往東更是可攻占司隸,進而配合並州,對長安形成兩麵夾擊之勢。
當然,這些隻是他初步的想法,具體如何用兵,還要看之後的局勢。
畢竟,縱然是天下大亂時期,出兵也需要合適的理由,不然隻會被天下諸侯仇視,群起而攻之。
初步將大軍的結構想好後,劉曜轉而又跟郭嘉和王猛緊鑼密鼓的商議治理河套,恢複並州民生之策。
這次他帶來許多俘虜,加上雁門那邊的匈奴俘虜,有了這些俘虜,並州大部分的勞力可以用這些俘虜。
一來省錢,一天隻要給他們吃一頓,餓不死他們就可以不斷的壓榨他們的勞動力。
二來可以減輕並州百姓的負擔。
如此一舉多得的事情,劉曜自然不會放過。
時間便在劉曜和郭嘉,王猛等人商議和完善中過去。
接連行軍半個月的眾人終於抵達雁門郡。
見雁門關下,百姓們喜笑顏開的背著行囊,走出雁門關,前往河套之地,劉曜眼中浮現一抹欣慰之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