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萬璞玉表明自己這段時間沒有心思處理當年的案件,但陸警官還是把他能得到且能公開的資料給他傳送了過來。
萬璞玉獨自一人在房間裡簡單吃了晚飯,把碗筷暫時丟在一旁,打開陸警官發來的文件開始看。
當年的案件其實並不是沒有結果,隻是專案組提出的案件結果並不是很讓人信服,且凶手一直沒有落網,案件就變成了懸案。
案件過後至今十數年,再也沒有類似的案件發生,說明凶手並不是連環作案,很大可能已經離開當地,且不再犯下類似的案件。
也就是說,這樁案子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徹底變成一樁冷案。
時間拖的越久,破案的幾率越渺茫,直到再也沒有人在意這樁案子。
但陸警官清楚,隻要他跟萬璞玉還活著,這樁案件就不會被放棄調查。
好在現在的陸警官在權限方麵有一定的影響力,在他的堅持影響下,記者夫婦謀殺案逐漸重啟調查。
半個多月前,陸警官受到萬璞玉的啟發,把調查重點放到了案發現場。
而萬璞玉在瀕臨昏迷之際,堅持說的“兩個人”,就是指當時的現場。
經曆這次瀕死的遭遇,一些因為巨大驚嚇而被大腦主動隱藏模糊掉的記憶逐漸從腦海中浮現出來。
現在他確定,當時闖入家中,殺害父母的凶手。
絕對有兩個人。
在他躲在衣櫃中,渾身顫栗看著母親被殺害時,父親拚命的呼喊聲還在耳畔。
也就是說,在栗老師被凶手堵在臥室殺害的同一時間,客廳裡也在進行一場對林記者的殘忍謀殺。
因為是同時進行的,所以客廳裡的林記者無法衝進臥室救妻兒,臥室裡的栗老師也不能帶著孩子通過窗戶逃生。
仔細回想臥室的動線,殺害栗老師的凶手,很大可能就是從陽台進來。
沒有加裝防盜窗,還真是一個不妙的習慣啊。
雖然他當時的表述並不清晰,但陸警官還是選擇了堅定地相信。
如此,當年的推斷就要全盤推翻了。
當年警方對於案情的推斷是,有人在門外敲門,身為家中男主人的林記者前去開門。
而身為家中女主人的栗老師,則是留在臥室午睡。
親朋好友,甚至陸警官都能證明,林記者是個很有警惕的人,不會輕易給陌生人開門。
也就是說,這個敲門之人,很大概率死後熟人,或者是偽裝成特殊工作身份的人。
比如說郵遞員,送奶工一類。
畢竟林家一直有訂鮮牛奶的習慣,是給栗老師補鈣用的。
這個“熟人”敲開房門,在客廳裡解決了林記者,而後進入臥室,殺害了毫無準備的栗老師。
但案件初步調查時,警方跟凶手一樣,都沒注意現場還有一位小小的目擊證人。
甚至那個孩子,是在第二波警員現場搜證的時候,打開衣櫃才發現。
當時距離案發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十四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