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秋舉著酒爵,走到四人身旁,說:“在下奔波數載,顛沛流離,多年未曾歸鄉,今日有感而發,賦詩一首,未曾料及觸動諸位心弦。羈旅懷鄉,人之常情,何必請罪?”
四人也起身,舉起酒爵,顧纓開口說道:“世道艱難,多事之秋。本欲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奈何奸佞當道、天子昏聵,致使大事不成,我等亦流落於此。”
楊行秋聽到大事兩字,猜到可能與牛家莊的人口斷層有關,正想追問,另外三人突然看向顧纓,示意他不要繼續說話,顧纓立刻轉頭避開了楊行秋的目光。
現在還不是追問的時候,楊行秋同四人飲了酒,又回到了位置上。思考著顧纓透漏出的訊息,顧纓說他們都是因為某件事情的失利,被困在這裡。會是什麼事情呢?
根據現有的線索,楊行秋想不出有什麼事件能跟,江東世家大族聯係到一起的,隻能招呼夏荷把魚分盤裝好。
當魚呈到自己眼前的時候,楊行秋聞著用黃酒蒸出的鱸魚散發出的陣陣香氣,自己先品嘗起來,剛捕上的鱸魚,本就極為鮮美,肉質緊實。蔥薑的比例正合適,去除了鱸魚的腥氣,還沒有影響鱸魚的鮮美,與醇美的酒香結合後,細細品嘗之下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楊行秋請席上眾人一同品嘗,美味的飯食和香醇的美酒活躍起了宴席的氛圍,主廳上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連飲了四五杯,楊行秋感覺氣氛烘托的差不多了,歎了口氣說:“宴席樂甚,卻無絲竹舞樂相和。可惜,可惜。”牛尚和曹羽也點頭稱是,宴席上沒有音樂舞蹈,總會覺得少點什麼。楊行秋已經想好,以沒有舞樂,地方偏僻理由,提及中原富庶繁華、文章錦繡,引起眾人的興趣,再談及自己的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方略,既然吳郡四姓本來就有扶持地方豪強的傳統,自己就用從龍之功爭取到他們的支持。
楊行秋還沒說話,聽到後堂傳來葉陽鶴的聲音,“若諸位不棄,小女願獻舞一曲,以助酒興。”
葉陽鶴緩緩從後堂而出,身著寬袍大袖,輕盈飄逸,宛若仙子下凡。
是穿越來時的衣裙,什麼時候補好的,楊行秋正疑惑間,又聞到熟悉的味道,柑橘、玫瑰、茉莉的味道,是香水,她噴了香水。她要做什麼?
還未等楊行秋詢問,牛尚直接讓她開始表演,葉陽鶴雙腳輕輕點地,以輕盈的舞步開場,柔美細膩的歌聲配合,一場歌舞表演就這樣開場了。
“戲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楊行秋聽出是《赤伶》,在這裡出現正合適,餘下眾人都屏氣凝神,全神貫注欣賞著表演。
“白骨青灰皆我,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東晉時,桓溫曾經提到,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樂器再好,終究不及人的嗓音,靈動變換的音色和音調,更容易表達情感,引起共鳴。看著陶醉的眾人,楊行秋感到古人誠不我欺。
“百年風雨過,赤心未蹉跎。百年有燈火,一心照山河。”葉陽鶴的動作變得穩重而有力,展現著自信與驕傲。
從元康元年,公元290年到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將近一百年,由八王之亂引發的五胡亂華持續了近一百年,公族構篡奪之禍,骨肉遭梟夷之刑。司馬氏政權搖搖欲墜,天下大亂之時仍有人,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奮起抗爭,有鶴立雞群的嵇紹,聞雞起舞的祖逖、劉琨,金城泣柳的桓溫。
到了現在還有人願意扛起廓清海內,平定八荒的大旗嗎?至少楊行秋、葉陽鶴兩人願意。
“一腔愛清澈,浩蕩襟懷,向來客。我華夏,千秋願,何遠闊。”一曲畢,一舞終。葉陽鶴雙腳並攏,雙手放下,恢複端莊與典雅。屈身行禮,退出了主廳。
楊行秋觀察著還沉浸在表演中的眾人,他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率先清醒過來的人是張靳,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葉陽鶴曼妙的身姿,和絕美的舞步。他起身恭維道:“能得此佳人相伴,實為人生一大快意。”
楊行秋感覺話題要被帶跑偏了,隻能長歎一聲,說:“冠軍侯曾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今生靈塗炭,血流漂杵。豈可言及兒女私情,以廢國事乎?”
朱拯聞言,拍案而起,怒斥張靳,“一柔弱女子尚且有誌於天下,堂堂七尺男兒隻顧潛身縮首,苟全性命,是何道理?”
陸梨則出言勸道:“兄長為何遷怒於兄弟,非是我等貪生怕死,奈何天時不當,奸邪作祟,正應君子韜光待時,未成其行。”
張靳也連連點頭,出言附和:“正是如此,韜光養晦,臥薪嘗膽,可效謝安東山再起之事。”
朱拯忿忿道:“無膽鼠輩,請勿複言!”說完起身離席。
楊行秋發覺四人已生嫌隙,不如趁此時逐個擊破,起身拉住朱拯,說道:“閣下赤誠之心,可昭日月,然欲成大事者,寵辱不驚,動心忍性,閣下稍坐,聽在下一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