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農業機械聯盟持續發揮影響力,光明廠積極履行多方麵責任之時,世界糧食形勢依然嚴峻,糧食增產與安全保障成為了全球農業領域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光明廠的會議室裡,氣氛凝重。
王大山表情嚴肅地對一眾技術骨乾和項目負責人說道:“同誌們,如今全球糧食安全的警鐘敲得越來越響。儘管咱們在農業機械的智能化、環保化等方麵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這還遠遠不夠。咱們得把目光聚焦到如何利用咱們的機械產品,實實在在地提高全球糧食的產量和保障糧食的穩定供應上。”
技術骨乾老張率先發言:“王廠長,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種植效率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播種環節不夠精準。咱們之前研發的智能播種機雖然在一些地區有應用,但還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壤肥力、氣候條件以及作物品種進行更精細化的調整。就拿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來說,那裡雨水充沛、氣候炎熱,土壤的濕度和酸堿度差異較大,咱們的播種機在種子的播種深度和間距控製上,得有更智能的算法來適應這些複雜情況。”
王大山微微點頭:“老張說得對。這就需要咱們的技術團隊和當地的農業科研機構緊密合作,收集大量的數據樣本,來優化播種機的智能控製係統。不能隻在實驗室裡搞研發,要深入到田間地頭去。”
這時,負責海外項目推廣的小李說道:“王廠長,我在非洲一些國家考察的時候發現,當地的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灌溉係統的落後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咱們之前參與的智能農業灌溉係統項目,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一方麵是當地農民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有限,另一方麵是一些地區缺乏基本的電力供應和設備維護能力。”
王大山沉思片刻後說道:“對於農民接受程度的問題,咱們要加強培訓和示範工作。可以在每個村莊選拔一些年輕、有文化的農民作為示範戶,讓他們先學會使用和維護灌溉係統,然後通過他們帶動其他村民。至於電力供應和設備維護,咱們可以考慮和當地的能源企業合作,推廣一些小型的、適合當地條件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專門為灌溉係統供電。同時,建立一個簡單易行的設備維護培訓體係,讓當地農民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維修技能。”
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光明廠與當地的大型農場主們舉行了一場農業機械應用研討會。
農場主羅德裡格斯皺著眉頭說:“光明廠的先生們,你們的農業機械看起來很先進,但我們這裡的農場麵積非常大,而且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你們的收割機在大麵積作業和應對複雜地形時的效率,我們還存在一些疑慮。”
光明廠的技術專家小王連忙解釋道:“羅德裡格斯先生,我們針對這種大麵積、地形複雜的農場情況,正在研發一種新型的收割機。它配備了更強大的動力係統和自適應地形的懸掛裝置。在大麵積作業時,可以通過衛星定位和智能算法規劃出最優化的收割路線,減少空駛時間,提高作業效率。而對於地形起伏,自適應懸掛裝置能夠自動調節收割台的高度和角度,確保收割作業的平穩進行。我們還計劃在阿根廷建立一個大型的售後服務中心,配備充足的技術人員和零部件儲備,一旦機器出現故障,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維修和處理。”
回到國內,光明廠又迎來了一批來自亞洲各國的農業官員和專家考察團。
在參觀光明廠的生產車間和研發中心時,一位印度農業專家阿米爾好奇地問:“王廠長,你們在農業機械的研發過程中,是如何確保產品的性價比,能夠讓更多的亞洲發展中國家農民買得起、用得起呢?”
王大山笑著回答:“阿米爾先生,這是我們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我們在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一方麵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優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比如,我們研發的新型製造工藝,可以減少原材料的浪費,提高零部件的生產精度和質量。另一方麵,我們也在探索一些靈活的銷售和租賃模式。對於一些小型農戶,可以采用租賃的方式,讓他們在農忙季節能夠使用到先進的農業機械,而不需要一次性承擔高額的購買費用。同時,我們也在和各國政府以及金融機構合作,爭取一些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和低息貸款政策,進一步降低農民的使用成本。”
隨著這些交流與探討的深入,光明廠的農業機械在全球糧食增產與安全保障方麵的作用逐漸凸顯。
在東南亞的越南,使用了光明廠智能農機和灌溉係統的農田,水稻產量相比往年有了顯著的提高。
當地的農民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一位老農民阮氏福激動地說:“多虧了光明廠的這些先進機器啊,以前我們全家辛苦勞作一年,收成也就勉強糊口。現在好了,不僅產量增加了,而且乾活也輕鬆了很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