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代的鄉村,那是一個充滿質樸氣息卻又麵臨諸多困難的年代。
太陽剛從東邊的山巒後探出腦袋,村子裡的煙囪就陸續冒出了嫋嫋炊煙,雞鳴犬吠聲交織在一起,仿佛是鄉村清晨獨有的交響曲。
在一個名叫向陽村的地方,村裡的老支書李富貴一大早就站在了村口的土坡上,望著那一片片等待耕種的土地,眉頭緊鎖。
這個村子一直以來都是靠著鄉親們的雙手和簡單的農具,在土地裡刨食,收成全看老天爺的臉色,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前些日子,聽說聯盟的綠色農業機械有可能會來到村裡,這消息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在村子裡激起了層層漣漪。
村民們有的滿心期待,覺得這或許是改變村子麵貌的好機會;可也有不少人心裡犯嘀咕,畢竟那些個鐵疙瘩,大家見都沒見過,真能比自己用了多少年的老農具好使?
這天,一輛載著綠色農業機械的大卡車,沿著那坑窪不平的土路,晃晃悠悠地開進了向陽村。
卡車揚起的塵土,讓在村口等待的村民們紛紛掩住口鼻,卻又忍不住伸長脖子張望著。
從車上下來幾個穿著工裝的技術員,為首的是個戴著眼鏡,看著斯斯文文的年輕人,叫陳學兵。
他熱情地跟鄉親們打著招呼:“各位叔伯嬸子們,我們給大家送好東西來啦,這就是能幫咱們把地種得更好的綠色農業機械呀!”
老支書李富貴走上前,握住陳學兵的手,感慨地說:“小陳啊,咱這村子苦了這麼多年,就盼著能有個法子讓大家種地輕鬆些,收成能好點,可這機械咱也不懂,真能行不?”
陳學兵笑著說:“李支書,您放心吧。這機械啊,都是經過好多地方試驗的,效果好著呢。咱今兒個就先給大夥演示演示這太陽能驅動的播種機。”
說著,幾個技術員就把播種機從車上抬了下來,安置在村口的一塊空地上。
陳學兵指著播種機上的太陽能板,給圍過來的村民們介紹道:“大夥看啊,這上麵的板子就是靠吸收太陽光來提供能量的,隻要有太陽照著,它就能乾活,而且播種又均勻又快,可比咱人工撒種強多啦。”
村裡的老莊稼把式張大爺湊過來,圍著播種機轉了幾圈,一邊摸著那機身,一邊懷疑地說:“小陳啊,咱莊稼人講究的就是實實在在,這機器看著是挺新鮮,可彆到時候把種子撒得亂七八糟的,那咱這一年的收成就全毀咯。”
陳學兵耐心地解釋:“張大爺,您的顧慮我明白。這樣吧,咱們現在就在這塊空地上試試,您一看就知道了。”
說著,陳學兵就讓技術員啟動了播種機。
隻見播種機緩緩開動,一粒粒種子均勻地撒進土裡,那整齊的播種軌跡,讓村民們都瞪大了眼睛。
年輕的後生二柱子忍不住喊道:“哎呀,這可太厲害了呀,以前咱們撒種,要麼撒不勻,要麼撒多了浪費,這機器可真是個好東西啊!”
張大爺也微微點頭,可還是有些擔憂地問:“小陳啊,這操作難不難啊,咱這村裡也沒啥有文化的人,要是太複雜了,咱可擺弄不來呀。”
陳學兵笑著說:“大爺,這操作簡單著呢,就幾個按鈕,我教大夥兩遍,保管都會了。而且啊,我們還會留在村裡幾天,手把手教大家,要是機器出了啥毛病,我們也能及時幫忙修呢。”
在技術員們的耐心教導下,幾個年輕的村民很快就學會了操作播種機。
可沒想到,第二天就出了問題。
早上,二柱子開著播種機準備去地裡播種,剛啟動沒一會兒,播種機就停住不動了。
二柱子急得滿頭大汗,趕忙跑去叫陳學兵他們。
陳學兵帶著人趕來,仔細檢查後發現,原來是連接太陽能板和機器的一根電線被村裡調皮的孩子玩耍時不小心扯斷了。
陳學兵哭笑不得地說:“哎呀,這小家夥們啊,太調皮了。”
說著,就趕緊拿出工具把電線接好,播種機又重新運轉起來了。
經過這一番折騰,有些村民又開始動搖了,覺得這機器雖然好使,可太容易出毛病,還不如老老實實用自己的農具呢。
老支書李富貴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把大夥召集到一起,語重心長地說:“鄉親們呐,咱不能遇到點困難就打退堂鼓啊。這綠色農業機械是個新東西,剛開始有點小毛病很正常,可大夥想想,要是咱掌握好了,以後種地得多省心呐,收成肯定也能好不少啊。咱不能一直守著老一套,得試著去接受新事物呀。”
聽了老支書的話,村民們都陷入了沉思。
而陳學兵他們也更加用心地在村裡指導大家使用機械,還幫忙排查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隱患。
慢慢地,村民們對綠色農業機械越來越熟悉,用得也越來越順手了。
看著地裡的莊稼在機械的助力下,長得越發茁壯,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