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鄉村,宛如一首激昂的奮進之歌,綠色農業機械就是那跳動的音符,儘管偶爾會出現些許走調,但在人們齊心協力的調試下,依舊奏響著希望與收獲的旋律,不斷推動著鄉村農業邁向新的階段。
在南美洲的一個草原與山地交錯的鄉村,名叫翠嶺村,這裡地形複雜,既有起伏的山坡草地,又有低窪的河穀地帶,使得農耕作業難度頗高。
而且,時常出沒的野生動物對莊稼的破壞以及多變的氣候,都給農業生產帶來了重重阻礙。
聯盟的多功能農業綜合應對團隊帶著一係列特製的農業機械來到了這裡,這些機械涵蓋了適應不同地形的耕種機、具備防護功能的收割機,還有能應對複雜氣候的灌溉設備等,旨在全方位助力翠嶺村克服當下難題,提高農業產量。
團隊負責人周華剛把這些機械運至村子的廣場上,便吸引了眾多村民前來圍觀。
村長卡洛斯皺著眉頭,看著眼前各式各樣的機械,滿臉擔憂地問道:“周先生啊,咱這村子的地,一會兒在山上,一會兒又在河穀裡,地勢複雜得很呐,你們這一堆機器,真能在咱這兒派上用場?還有那些個野生動物,老是來糟蹋莊稼,可不好對付呀。”
周華走到一台山地耕種機旁,拍了拍機身,耐心地解釋道:“村長,您瞧這台耕種機,它的履帶設計得很獨特,是那種可根據不同坡度自動調節抓地力和行走姿態的,不管是山坡上還是河穀邊那些濕滑的地方,它都能穩穩地前行,進行耕種作業呢。而且啊,針對野生動物破壞莊稼的問題,我們在收割機和其他一些大型機械周圍都安裝了智能感應防護欄。這防護欄一旦檢測到有大型動物靠近,就會發出強光和警報聲,既能嚇跑它們,又能及時通知咱們村民去查看情況呀。”
村裡的老牧民安東尼奧,對這片土地的脾性再熟悉不過了,他走上前,蹲下身子查看耕種機的履帶,懷疑地說:“小夥子,說得倒是輕巧,可咱這山上石頭多,萬一這履帶被石頭劃破了,機器陷在半坡上,那不得費好大勁弄下來啊。再說那防護欄,野生動物要是習慣了那警報聲,不怕了,不還是照樣來禍害莊稼嘛。”
周華趕忙回應道:“安東尼奧大叔,您考慮得挺周全呀。不過這履帶采用的是高強度耐磨橡膠,裡麵還夾雜了鋼絲加固呢,一般的石頭可劃不破它。就算萬一出現了破損的情況,我們也配備了備用履帶,能及時更換,不耽誤乾活兒。至於那防護欄呀,它的警報聲和強光都是隨機變化的,野生動物很難適應,而且我們還準備了一些帶有特殊氣味的驅避劑,要是遇到那些比較膽大的動物,就可以把驅避劑噴灑在莊稼地周邊,雙重保險呢。咱現在就可以去那塊山坡地和河穀地試試這些機械,您一看就知道效果了。”
於是,眾人帶著機械,分彆來到了村外的山坡地和河穀地進行實地演示。
在山坡地上,周華指揮技術員啟動山地耕種機,隻見那耕種機緩緩爬上陡坡,履帶緊緊地抓著地麵,犁頭順利地翻開了土地,即便遇到幾塊凸起的石頭,機器也隻是稍微顛簸了一下,便繼續平穩作業。
而在河穀地裡,那台適應濕地的收割機同樣表現出色,它在略顯泥濘的土地上自如地穿梭,收割著已經成熟的莊稼,沒有出現陷進去或者卡頓的情況。
與此同時,技術員們還演示了智能感應防護欄的功能,當靠近模擬的“野生動物”時,防護欄瞬間亮起強光,同時發出尖銳且不斷變化的警報聲,把一旁觀看的幾隻野兔嚇得撒腿就跑。
年輕的村民拉斐爾興奮地喊道:“哇哦,這可太厲害了呀!以前咱們在山上種地,光把農具弄上去就累得夠嗆,還得時刻提防著野生動物來搗亂,這下可好了,感覺種地都輕鬆多了呢。”
可就在大家對這些機械滿懷期待,準備在接下來的農事裡大展身手的時候,新的問題卻接踵而至。
有一天,村裡的幾個村民正開著耕種機在山坡上勞作,突然天空烏雲密布,一場暴雨傾盆而下。
那雨水又急又猛,山坡上很快就出現了水流衝刷的痕跡,原本穩穩作業的耕種機開始有些打滑,操作起來變得十分吃力。
更糟糕的是,雨水滲進了機器的一些關鍵部位,導致部分電路出現短路,機器直接罷工了。
在河穀地裡收割莊稼的村民們也遇到了麻煩,河水因為暴雨迅速上漲,河水倒灌進了莊稼地,那些智能感應防護欄雖然擋住了一些漂浮的雜物,但長時間浸泡在水裡,防護欄的一些電子元件也出現了故障,警報聲時不時地亂響,而且強光也閃爍得很不穩定。
周華得知情況後,立刻帶著技術員們分彆趕到山坡地和河穀地查看情況。
在山坡地上,周華一邊和技術員們冒雨檢查機器,一邊無奈地對圍過來的村民們說:“這暴雨來得太突然了,沒想到對機器影響這麼大呀。不過大家彆著急,我們先把機器推到安全的地方,等雨停了,好好檢查一下電路,把進水的地方都烘乾,再給機器做一些防水處理,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應該就能應對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